行业分析 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豆腐皮行业政策分析:清流豆腐皮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标准化
 豆腐皮 2025-04-28 01:17:02

  在2025年豆腐皮行业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清流豆腐皮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布局逐步拓展,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市场销售渠道不断延伸,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产业现状的深入剖析、问题的精准识别以及对策的科学制定,有望进一步推动清流豆腐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豆腐皮行业政策分析:清流豆腐皮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标准化

  一、清流豆腐皮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截至当前,清流县豆腐皮产业已形成以专业合作社、规模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格局。《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豆腐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全县共有 3 家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分别为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温郊欣欣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和清流明骏豆腐皮专业合作社;3 家规模加工企业,包括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嵩溪鑫牌豆腐皮厂和福建九龙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 255 户家庭作坊。2017 年,豆腐皮产业年产量达 4600 吨,展现出较强的生产能力。此外,2013 - 2015 年,清流县嵩溪镇豆腐皮加工产业连续三年被纳入福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主导产业,每年获得 200 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技术培训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清流豆腐皮在品牌提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2007 年,“清流豆腐皮” 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标识。目前,拥有 “绿色食品” 认证企业 2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3 家、注册商标 4 家。其中,鑫牌豆腐皮厂生产的 “鑫珍” 牌豆腐皮表现尤为突出,于 2011 年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金奖”,并在 2014 年荣获 “三明市优质品牌” 和 “福建省老字号” 称号;爱珍豆腐皮合作社则在 2012 年被评为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 年获得 “省级品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企业” 称号,2015 年获得 “全国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称号。这些品牌荣誉的获得,有效提升了清流豆腐皮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市场销售渠道多元

  清流豆腐皮通过品牌拉动、农超对接、参加博览会和农产品推介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市场。产品不仅畅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还成功入驻新华都、沃尔玛等知名超市,实现了线下销售渠道的广泛覆盖。同时,国际市场拓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10 年,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生产的 “鑫珍” 牌豆腐皮产品远销德国;2014 年,福建省清流七星岩食品有限公司 “七星岩” 牌豆腐皮与澳大利亚 “亚瑞总公司” 签订了销售总代理协议,标志着清流豆腐皮逐步迈向国际市场。

  二、清流豆腐皮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作坊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全县 255 户豆腐皮家庭作坊中,仅有 16 户在市场监管局办理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其余均为无证生产。部分生产作坊存在设备简陋、老化的问题,生产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二)本地产黄豆原料供应不足

  2017 年,生产清流豆腐皮所需大豆原料总量约 6800 吨,而全县优质大豆种植面积 2 万余亩,总产量仅 3000 吨,原料缺口达 3800 吨,不得不从东北地区调进,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运输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稳定性。

  (三)品牌与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全县已创建了鑫珍、七星岩、玉莲、康尔利、远香、星霞、青野、陆岛等 8 个豆腐皮品牌,但仅有鑫珍、七星岩、康尔利、远香等 4 家拥有注册商标。在产品地方标准方面,只有 “鑫珍”“七星岩” 制定了标准,其余品牌缺乏规范的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四)产业服务平台缺失

  目前,清流县尚未建立集展示厅、体验馆、冷藏馆、研发培训、营销物流仓储、质量检验等功能为一体的豆腐皮交易服务中心,加工户、合作社和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作与资源整合,市场拓展能力较弱,销售渠道单一。同时,电子商务开发刚起步,运作不够规范,缺少专业的营销团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五)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

  一些小作坊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对生产和加工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此外,产业主要产品为豆腐皮,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单一,豆腐渣资源利用率低,即食型豆腐食品开发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产业附加值有待提高。

  三、清流豆腐皮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监管

  成立豆腐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依托农业局或市场监督局,下设专门的产业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负责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技术、资金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程溯源责任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豆腐皮质量安全。食品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监管机制,要求生产经营主体具备备案凭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齐全手续,并定期对豆腐皮进行抽样检查,加大抽检密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完善政策支持,提升产品品质

  制定推动豆腐皮产业提档升级的相关政策,结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在资金、人才、研发等方面出台扶持方案,引导和鼓励小作坊对设施设备和环境卫生进行改造升级。建立豆腐皮质量检测中心,统一 “清流豆腐皮” 专用地理标志的使用质量标准,对产品的感官要求(色、香、味、形态)和成分含量(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清流豆腐皮的整体品质。

  (三)加强品牌整合,加大宣传力度

  以豆腐皮龙头企业和生产合作社为主导,开展品牌整合工作,树立 “清流豆腐皮” 大品牌意识,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利用现有品牌的声誉和销售网络渠道,注重品牌效应,在包装设计上统一标识,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加大对清流豆腐皮的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品牌 “精品”,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四)加大科研投入,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在现有速食和即食豆腐皮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豆腐皮系列新产品,探索豆腐皮深加工食品,提高豆腐渣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科研人才,探索改进蒸汽锅炉节能技术和生产燃料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燃料供应和生态保护问题,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2025年豆腐皮行业政策的推动下,清流豆腐皮产业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研投入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有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清流豆腐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豆腐皮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