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消费金融“白菜价“清仓:百亿不良资产加速出清背后的行业洗牌
 白菜 2025-04-16 13:54:0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以来,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一场规模空前的"资产大扫除"。统计显示,仅4月就有6家机构挂牌9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超过37亿元,其中部分资产包以不足1折的价格抛售。这场低价清仓潮不仅刷新了行业处置纪录,更折射出消费金融行业在存量竞争时代的深度调整。

  一、密集出清加速进行:单月挂牌规模突破历史峰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白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从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看,2025年4月成为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超级月份"。某头部消金机构一日内发布两期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合计17.49亿元,其中一笔10.7亿元资产包加权逾期天数达1269天。同期,5家机构陆续挂牌涉及2.7亿、3.08亿等规模的不良债权,单月累计处置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成交额的十分之一。

  这种高频次大规模处置并非偶然现象。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通过银登中心完成的不良贷款转让规模达到414.4亿元,而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预示着处置节奏将进一步加快。业内人士指出,这既是机构主动优化资产结构的战略选择,也是监管强化风险管控的必然要求。

  二、折扣率跌破心理底线:不良资产包现"白菜价"竞拍

  当市场将"1折以下"视为不良资产定价的极限时,消费金融行业的处置价格仍在不断下探。某消金机构挂牌的1.14亿元不良贷款仅以168万元起拍,折扣率低至0.15折;另一家头部机构10.7亿元本息规模的资产包,起始价仅有6235万元(0.58折)。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超低价已成普遍现象:蚂蚁消金、兴业消金等多家机构的折扣率均低于0.9折。

  市场分析认为,这种定价机制与资产质量高度相关。以某机构挂牌的1.8亿元不良资产包为例,其平均逾期天数已达774天,叠加借款人群体还款能力持续弱化的现实,使得回收预期大幅缩水。第三方评估显示,超过3年的长期逾期贷款实际回收率通常不足5%,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资产包估值会跌破常规认知。

  三、行业转型阵痛显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优先的必然选择

  在不良资产加速出清的背后,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过去依赖"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增长路径已难以为继,机构开始将重心转向存量资产盘活与精细化运营。数据显示,2024年持牌消金公司平均不良率较前三年峰值下降1.3个百分点,这既得益于批量转让的规模效应,更反映出风控体系的升级。

  行业观察者指出,当处置价格逼近成本线时,单纯依赖外部出清已不足以解决问题。某机构负责人透露,目前正通过三方面优化:一是强化贷前准入标准,将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二是建立智能催收系统,将早期逾期回收效率提升40%;三是与第三方处置机构共建数据模型,实现资产定价的动态调整。

  【行业展望】这场"白菜价"清仓潮既是消费金融行业阶段性出清的缩影,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存量风险加速释放和风控能力持续进化,预计未来三年行业不良率将稳定在2%以内。但挑战同样存在: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资产质量?怎样构建可持续的风险定价机制?这些课题的答案,将决定消费金融能否真正完成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蜕变升级。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白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