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2025年黄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加强引进推广黄瓜新优品种
 黄瓜 2025-04-17 11:15:1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需求的增加,黄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大省,设施黄瓜产业在种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高质量发展对策的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黄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提高菜农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设施规划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低、栽培品种混乱、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推动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从设施升级、机械化进程、品种引进、品牌建设、育苗能力提升、栽培技术完善、品种培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一、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现状

  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2016—2022年,河南省瓜菜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20万公顷以上,其中设施黄瓜播种面积长年保持在15万公顷左右,占瓜菜类播种面积的75%,产量呈增长趋势。2022年,河南省瓜菜类播种面积为20.46万公顷,产量为1097.58万吨。

  (一)主栽品种与种子种苗

  河南省设施黄瓜主栽品种多为华北密刺类型,如津优35、博新302等,部分地区也种植华南型黄瓜和水果黄瓜。近年来,河南省内多家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培育并推广了多个新品种,如郑农东方系列、豫艺黑优系列等。同时,嫁接育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育苗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育苗技术不断改进,出苗量可观,且种苗品质好、成活率高。

  (二)种植面积与产量

  河南省设施黄瓜播种面积在不同市域稍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周口市播种面积最大,超过4万公顷,商丘、南阳次之,超过2万公顷。设施黄瓜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豫东、豫北和豫南,形成了多个设施蔬菜集中产区。

  (三)设施类型与种植茬口

  河南省设施黄瓜的设施类型主要有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不同地区根据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设施类型。种植茬口多样化,主要包括日光温室早春茬、秋冬茬、冬春茬、越冬茬,以及塑料大棚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不同设施和茬口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的平均经济效益最高。

  (四)栽培技术现状

  河南省设施黄瓜的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广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部分地区形成了“校地企+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种植户+商超”的新发展模式,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五)产后情况

  河南省作为蔬菜生产大省,每个省辖市都配备有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设施黄瓜的销售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明显。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优质、绿色、有机的黄瓜产品仍受消费者青睐,价格相对较高。

  二、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尽管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设施规划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低

  河南省的黄瓜设施大多用地紧张、建设规划不科学、抗灾能力弱。设施黄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实际生产中缺乏机械化栽植、管理和采收的农用机具,综合机械化率不到20%,生产效率极低。

  (二)栽培品种混乱,缺乏品牌效应

  河南省设施黄瓜种植中存在品种占比少、品种结构不合理、主栽品种品质不佳等问题,导致黄瓜产量不高、效益较差、品牌不响。缺乏优质、多抗、高产品种,种植户栽培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黄瓜产品的品质和收益。

  (三)集约化育苗能力弱,嫁接苗供应不足

  河南省设施黄瓜种苗需求量大,本地育苗企业无法满足需求,制约了产业的良性发展。育苗企业普遍存在分散式小型单位居多,育苗基质质量不稳定,环境控制不当,缺乏先进的嫁接技术和设备,人工操作占比较大,自动化程度低,导致育苗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低。

  (四)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技术指导不到位

  河南省设施黄瓜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大水漫灌、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等现象,造成水分浪费严重、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环境恶化等问题。缺乏科学的施肥知识和技术指导,种植户凭经验或传统方法操作,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

  (五)自主品种培育薄弱,科技研究进展慢

  河南省黄瓜品种培育和科技研究进展缓慢,登记的黄瓜品种在全国排名第九,申请新品种保护不到3%,与天津市、山东省等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从事黄瓜科学研究的院所较少,缺少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团队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数据资源,影响科研进展。

  (六)专业化型人才缺乏,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河南省在设施黄瓜产业发展上缺乏专业型人才,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缺少专门从事黄瓜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型管理人才,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难以形成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

  三、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发展对策

  为推动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集中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加快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进程

  对老旧设施进行集中升级改造,配套水、电、渠等基础设施,便于宜机化操作,全面提高其使用性能和抗灾水平。加快研发智能化、高性能的农用装备,实现育苗、移栽、采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加强引进推广黄瓜新优品种,打造河南设施黄瓜品牌

  加强黄瓜新优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推广工作,培育一批设施黄瓜产业强镇,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品牌效应,提高竞争力。加大对育种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品种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户栽培技术管理水平。

  (三)加快发展工厂化育苗,提高嫁接苗供应能力

  制定和推广标准化嫁接育苗技术,加大对一定规模育苗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分散小型育苗单位与大型育苗厂的合作,提高育苗企业的嫁接育苗技术水平,引导育苗企业关注市场,根据设施类型和种植茬口及时调整育苗规模。

  (四)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通过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减肥减药,精准水肥调控,推广设施黄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户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环保生产意识,规范安全使用化肥农药。

  (五)加快品种培育进程,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加大种业创新投入,建立河南黄瓜育种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黄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利用,提高黄瓜现代育种效率,培育出适宜河南省气候环境的高抗、多抗、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六)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黄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培养专门从事设施黄瓜嫁接育苗、杂交授粉、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处理等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和全面型人才。加强技术创新,集成一批农民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定期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设施黄瓜产业从产到销提供一系列服务。

  总结

  综上所述,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在设施规划、机械化水平、品种结构、品牌建设、育苗能力、栽培技术、品种培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集中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加快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进程、加强新优品种引进推广、打造品牌、发展工厂化育苗、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加快品种培育进程和加强专业型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河南省设施黄瓜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黄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