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冬瓜行业现状分析:全球鲜瓜产品产值约600亿元
 冬瓜 2025-04-03 13:23:4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冬瓜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冬瓜、节瓜种植面积超40万hm²,冬瓜年产量达5800万t,鲜瓜产品产值约600亿元,深加工产品产值在100亿元左右,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冬瓜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新品种保护与测试方面。下面将对我国冬瓜产业发展及新品种保护与测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冬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冬瓜作为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在保障市场供应和种植户收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冬瓜产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同时,新品种保护和测试对于推动冬瓜种业发展至关重要,关乎产业的长远未来。

  一、冬瓜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质资源现状

  我国冬瓜种质资源自主可控,但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人为选择育种和商用品种推广,许多优异地方品种逐渐被淘汰,危及冬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广东省在冬瓜种质资源收集方面成绩显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收集了约800多份冬瓜资源,涵盖国内、自育和境外资源。不过,冬瓜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比例较低,优异基因挖掘和新种质创新无法满足育种需求,地方品种和特有品种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种植分布情况

  长江流域是冬瓜的主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逾13.33万hm²,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种植面积较大。华南地区凭借冬季温暖、气候优越的条件,成为我国最大的冬瓜种植基地和供应基地。海南冬瓜最早可在春节期间上市,填补市场空白;广东省冬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主要以鲜销为主;广西2022年冬瓜播种面积达4.53万hm²,在全国排名第二,冬瓜已成为广西第一大瓜类蔬菜和第9大蔬菜作物。

  (三)市场需求与育种动态

  冬瓜品种选育方法多样,包括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诱变等。过去,市场上主栽品种多为地方品种,但存在纯度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近年来,冬瓜杂交品种逐渐推广,常规品种份额下降。然而,我国冬瓜育种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育种目标依赖经验,存在盲目性。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冬瓜育种提出了新要求。种植户盲目跟风导致鲜食冬瓜价格波动,影响种植收益。发展冬瓜加工产品可提高产业附加值,但目前高品质、加工专用型品种缺失,加工效率较低。同时,病虫害影响冬瓜产量和品质,种植户对抗病新品种需求增大。此外,家庭结构小型化促使小而优的冬瓜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如香妃冬瓜。随着冬瓜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为培育更优质、抗性更强的品种提供了新的育种策略。

  二、冬瓜新品种保护现状

  (一)新种子法的影响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冬瓜种业保护意义重大。该法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了保护范围,将冬瓜收获材料纳入其中,完善了保护环节,有效解决了侵权责任追溯和受损赔偿证明等难题,提高了维权效率,增强了育种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新种子法规定与境外机构合作利用种质资源需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并提交惠益共享方案,防止我国优异冬瓜资源流失,确保我国在冬瓜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二)品种权申请及授权情况

  自2013年冬瓜列入我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后,2016年才出现首例冬瓜新品种权申请。截至2023年12月底,冬瓜品种权总申请量仅48个,年申请量虽逐步增加,但授权品种数量仅2个。品种授权速度慢,一方面是因为受理审查速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申请者提交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常需加测一个周期。

  从申请主体来看,国内公司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47.9%,科研院所占41.7%,高等院校占10.4%,目前尚无国外单位或个人申请。申请主体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广西壮族自治区申请量最多,占45.8%,广东省次之,占35.4%。我国冬瓜种业企业存在小而散的问题,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较少,大多企业规模小,与科研院所合作不够紧密。

  三、冬瓜新品种测试现状

  (一)测试指南及相关标准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目前没有冬瓜的DUS测试指南。我国于2016年发布并实施《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冬瓜》,其中包含42个性状,37个必测性状和5个选测性状。

  冬瓜DUS测试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生长周期,对提交的种子有严格要求,如数量、质量、外观等。但由于冬瓜种子不易保存、种皮厚且存在休眠情况,部分申请人提交的种子发芽率低,影响测试进程。此外,冬瓜一致性不合格主要体现在“果实:果皮绿色程度”和“种子:边缘棱”等性状上,但由于测试量较少,测试报告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整体情况。

  四、冬瓜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新品种保护意识不足

  冬瓜被列入保护名录多年,但品种权申请数量较少,与育成品种数量相比占比极小,杂交品种父母本保护也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部门应加强普法宣传,普及农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推动《种子法》教育深入开展,提高育种者的保护意识。

  (二)测试指南不完善

  现行冬瓜测试指南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性状分级过细,与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对冬瓜深加工新品种和抗性性状的评价内容。指南研制单位应联合测试单位,对指南进行修订,调整性状描述,以适应冬瓜育种技术创新和种业发展需求。

  (三)已知品种分子库建设滞后

  冬瓜已知品种库及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尚未构建,影响DUS测试的准确性。冬瓜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冬瓜官方测试机构应整合已知品种资源,加快构建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保障育种者权益,促进冬瓜种业健康发展。

  (四)测试设施条件有待提升

  冬瓜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害影响,且对土壤、施肥和田间管理要求较高,现有测试设施条件难以满足准确测试的需求。国家应加大对测试机构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保障经费、土地、仪器、农机和人员配备,为冬瓜品种测试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冬瓜行业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产业发展和新品种保护与测试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冬瓜种质资源丰富,但在利用上存在不足,种植分布广泛,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育种工作有待加强。在新品种保护与测试方面,新种子法虽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申请和授权情况不理想,测试指南和设施条件也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通过加强普法宣传、完善测试指南、构建分子库和改善测试设施条件等措施,能够促进冬瓜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冬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冬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