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我国马铃薯产业在粮食安全战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32%和25%左右。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马铃薯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我国共登记马铃薯品种110个,涉及多个省份和多种用途类型。本文通过对2023年马铃薯品种登记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马铃薯种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马铃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自2017年我国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以来,马铃薯品种登记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4年1月,2023年全年共登记马铃薯品种110个。其中,河北省登记品种16个,占比14.55%;黑龙江省登记15个,占比13.64%;云南和甘肃省均登记14个,占比12.73%。这些省份基本涵盖了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反映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
从申请者性质来看,2023年登记的110个马铃薯品种中,科研单位登记数量占比76%,企业登记数量占比24%。这表明科研单位在马铃薯品种选育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企业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在品种类型方面,以鲜食用途或包含鲜食用途的登记马铃薯品种数量最多,共91个,占比82.73%。此外,淀粉加工和全粉加工用途的品种也占有一定比例。
尽管我国马铃薯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种质资源利用范围狭窄。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相对匮乏,优秀育种亲本较少,导致育成的马铃薯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其次,优质品种较少,突破性品种缺乏。这与遗传资源有限和技术水平有关。此外,登记信息混杂,部分品种熟期未标明、品种类型未明确等问题时有发生。新品种权保护意识淡薄,2023年仅有6个登记品种获得新品种权保护。最后,新品种推广困难,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初期从国外引种有关,国内新培育的优良品种难以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一是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建立完善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对各类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收集、鉴定和保存。二是多种技术联合育种,结合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品种改良进程。三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育种,增强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马铃薯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四是改进马铃薯加工产业,推动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五是加强品种宣传推广工作,政府应建立宣传平台,举办品种推介会,设置新品种示范田,提高品种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我国马铃薯品种登记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品种选育水平将逐步提升。未来需要更加注重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入先进的育种技术,促进马铃薯品种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同时,完善品种登记制度、加强品种监管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广示范品种,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将是未来马铃薯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综上所述,我国马铃薯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仍需在种质资源利用、品种选育技术、专用型品种开发、加工产业改进和品种推广等方面加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和合作,我国马铃薯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