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进入关键阶段。截至2025年8月,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性进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多家头部企业加速推进中试线验证,预计未来三年内将实现大规模量产。本文结合当前重点企业的战略布局及产业链动态,解析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工艺变革与市场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颠覆性创新直接重塑了动力电池制造逻辑。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在电极制备和电解质材料环节更依赖干法工艺,这使得前段工序的价值占比显著提升。当前,头部企业在干法混合、干法涂布设备上的投资增速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联合供应商实现技术突破,为后续量产奠定基础。
在电池制造的中段环节,固态电池采用“叠片+极片胶框印刷+等静压”组合工艺替代传统卷绕技术,并取消注液工序。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材料浪费成本。据行业数据显示,采用叠片工艺的产线设备价值较传统卷绕产线提高约15%-20%。
后段环节因高压化成工艺需求激增,重点企业正逐步升级检测与封装设备以适应更高电压环境。例如,部分企业在化成工序中引入智能化温控系统,使单机设备成本提升近30%,但良品率同步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逐步成熟,下游车企与储能领域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预计2025-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装机量将从15GWh跃升至80GWh,带动相关设备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当前,电池设备头部企业已通过技术迭代抢占先机:前段干法设备厂商订单同比增长超60%,中后段高压化成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正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进入价值重构阶段。从工艺革新到降本路径的落地,重点企业依托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占据竞争高地;而设备环节凭借高附加值特性,成为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细分领域。随着2025年多条中试线验证完成,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即将开启,其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场景的渗透率提升将重塑全球电池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