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A股市场中,以固态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赛道持续升温,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引发监管关注。政策层面密集释放支持信号,推动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构建,而企业端则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寻求平衡点。随着2027年被普遍视为商业化元年,固态电池产业链正经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跨越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近期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活跃,天际股份(002759.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多只个股连续三日涨幅偏离值超20%,诺德股份更实现七连板。市场热度背后是投资者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突破的强烈预期,但企业普遍强调当前固态电池业务占比仍较小:诺德股份双面镀镍铜箔已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但相关收入占总营收不足1%;龙蟠科技子公司研发的三元前驱体尚处于小批量送样阶段。这种资本市场的亢奋与企业经营现状形成的张力,凸显了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层面正通过系统性规划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发展。工信部3月发布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4月进一步在汽车标准化工作中提出加快固态电池等标准研制。地方政策同样积极跟进:北京、上海等地出台方案明确支持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示范应用,珠海规划形成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锂电池-固态电池产业链集群。截至2025年6月,中央与地方已构建起"顶层设计+区域试点"的立体化政策框架,为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到应用各环节提供制度保障。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固态电池仍面临材料体系优化、生产工艺革新等多重门槛。目前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小规模测试应用,如宁德时代透露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金石"中试线生产的电芯能量密度已达350Wh/kg。行业共识认为,到2027年前后将进入商业化初始阶段: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率先应用半固态技术,全固态产品则在eVTOL、航空航天等特种场景开展验证。预计2030年随着产业链成熟和成本下降,固态电池市场渗透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固态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技术演进的必然方向,正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攻坚双轮驱动下加速产业化进程。当前资本市场热情与产业现实进展形成鲜明对照,既反映了投资者对能源革命的投资信心,也警示着产业链各环节仍需加强协同创新。随着标准体系完善、示范应用扩大和量产技术突破,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后重塑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