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锂电池产业在2024年延续增长态势,全年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2万亿元。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2025年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消费型电池到储能系统,从材料端的产能爆发到出口市场的结构调整,锂电池产业链正经历着深度变革。
总结来看,2024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呈现出"量增价稳"的发展特征,在动力电池主导的同时,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行业格局。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竞争加剧,2025年锂电池产业或将迎来结构性调整期:一方面通过材料创新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需在成本控制与市场拓展间寻求平衡。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将持续巩固在全球新能源革命中的核心地位。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到1170GWh,其中动力型锂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年产出826GWh;储能型与消费型锂电池则分别贡献了260GWh和84GWh。值得关注的是,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及新型储能)突破645GWh,同比增幅达48%,显示出下游应用场景的快速拓展。尽管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年出口总额仍保持在4348亿元规模,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个百分点,表明国际市场需求韧性犹存。
在一阶材料环节,正极材料产量达310万吨,负极材料突破200万吨,隔膜与电解液分别产出210亿平方米和130万吨,四大关键材料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0%。这不仅满足了锂电池产能扩张需求,更推动着高镍三元、硅碳负极等新技术路线的规模化应用。
在二阶材料环节,电池级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产量分别达到67万吨和36万吨,同比增幅为45%和26%,有效缓解了前两年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全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稳定在9.0万元/吨,微粉级氢氧化锂价格则维持8.7万元/吨的水平。这种相对平稳的价格走势,为锂电池企业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