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05-20)
上周(5月12日-5月16日),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结构性行情特征,核心板块表现分化显著。动力电池回收、磷酸铁锂等细分领域受市场关注,而上游锂钴价格延续回调趋势。行业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超预期,出口数据持续亮眼,同时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呈现差异化走势。以下从行情回顾、产业链动态及核心指标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新能源汽车指数(885431.TI)周内上涨1.45%,跑赢沪深300指数0.33个百分点。细分领域中,汽车零部件板块表现强势,周涨幅达2.87%;动力电池回收概念以1.29%的涨幅位列电池相关板块首位。电机电控、换电等配套产业链则呈现温和波动态势。
锂系产品方面,电池级氢氧化锂均价周内下跌600元/吨至71,100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报价单周下滑1,750元/吨,报31,500元/吨。钴镍环节,硫酸钴价格回落1,000元/吨至48,000元/吨,而硫酸镍维持28,900元/吨平稳运行。电解液环节受六氟磷酸锂拖累,动力三元电池组均价微跌50元/吨。隔膜、铝塑膜等辅材价格则保持稳定态势。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延续高景气度:产量125.1万辆(同比+43.8%),累计产量达442.9万辆;零售销量突破122.6万辆,批发渗透率达51.7%,零售端同步攀升至51.5%。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单月出口量同比增长76%至2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结构分化显著,磷酸铁锂以44,800MWh的装机规模(同比+75.7%)远超三元材料的9,300MWh(同比-6.1%)。
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延续高增长态势,4月单月交付量环比普遍实现正向增长。其中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代表车型销量增速显著,部分品牌同比增幅超200%,印证了市场对成本优化型解决方案的偏好。
总结: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终端需求强韧性”与“上游价格承压”的双重特征。政策端对动力电池回收、换电模式的支持持续加码,技术路线上磷酸铁锂凭借经济性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展望后市,在出口增量与渗透率突破50%的背景下,行业需关注原材料供需平衡及新技术商业化进程对估值体系的影响。产业链结构性机会或向具备成本控制能力与技术创新力的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