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调整和生育观念转变,托育服务已成为提升家庭生育意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支撑。国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规范的多维发力,构建起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的目标,普惠性托位新增66万个,多地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将发展普惠托育列为民生重点工程,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目前全国已有1300多个县(市、区)出台建设补贴、运营补助等支持政策,通过减免租金税费、发放专项补贴等方式降低机构运营成本。哈尔滨作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示范城市,一年内新增托育机构超300家;浙江在33个试点地区推动普惠收费价格下降,显著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各地因地制宜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北京昌平区将单位托位向社区开放,打造嵌入式社区托育点20处;陕西汉中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创新探索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模式,累计建成托位超1.2万个。北京市通过医院新院区增设职工托育的同时面向周边居民开放,既解决重点人群需求又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形成“机构+社区+单位”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在保障“托得安心”基础上,各地积极推进医育结合模式。哈尔滨第二医院康复中心将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干预整合,南京妇幼保健院依托专科优势建立示范性托育机构,山东济宁构建三级服务指导体系配备427名健康管理员。通过医疗机构开设发育迟缓儿童专项托班、专家巡回指导等方式,累计为700多名特殊需求婴幼儿提供专业康复照护,实现健康管理与成长发育的系统化支持。
随着20252027年全国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正式启动,监管部门将重点强化机构管理标准化建设。通过完善服务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着力解决部分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服务标准不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强调“安全优质是核心要求”,未来将持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动普惠价格进一步降低,确保群众获得可负担的高质量托育服务。
总结与展望
当前中国托育服务体系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过医育结合、社区嵌入等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质量提升行动落地,托育服务将更加贴近家庭实际需求,有效缓解生育养育压力。未来需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推动普惠性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让科学育儿理念惠及更广泛人群,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