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中,监管机构与司法部门联合发布多项制度性举措,聚焦提升资本市场法治化水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协同、畅通投资者诉求渠道等多层次布局,持续优化市场生态,为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法治建设是维护资本市场的核心基石。监管部门积极参与《金融法》起草工作,加速推进《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并同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与证券公司监管条例的制定修订进程。同时配合司法机关研究出台多项司法解释文件,涵盖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及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等关键领域,进一步细化违法成本与投资者救济路径。这些制度性安排形成"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三位一体的保护框架,为投资者权益筑起多层次防护网。
最高人民法院与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进入新阶段。通过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强化案件审理专业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举措,着力破解投资者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等问题。该文件特别强调对中小投资者的倾斜保护原则,在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典型案件中明确优先赔偿机制,推动形成"行政监管+司法救济"双轮驱动的纠纷解决模式。
为提升立法科学性与民主性,监管部门建立了重大政策法规制定修改中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审查机制。该机制要求在规则起草阶段必须通过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市场声音,并拟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常态化意见征集。数据显示,2023年证监会已针对27项重点规章完成专项审查,采纳公众有效建议146条。这种"开门立法"模式既保障了制度规则的透明公平性,也强化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参与感与信任度。
通过系统性推进法治完善、机制创新和渠道拓展三大路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体系正在实现从"被动救济"向"主动预防"的转变。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更彰显出监管部门以服务为导向推动改革的决心。随着法律框架持续优化与多方协同效能释放,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将加速形成,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