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制度建设、权益保护、风险防控等维度构建系统性监管框架,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该文件通过23项具体措施明确了司法与行政协同治理的方向,标志着资本市场法治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指导意见》强调以法治思维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各级法院与监管部门强化协作机制,重点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通过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和常态化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切实提升违法成本,保障市场公平透明。此举旨在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供稳定预期。
文件将投资者保护置于核心地位,明确提出要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依法严惩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针对中小投资者维权难题,要求优化诉讼服务机制,推广适用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集体诉讼门槛与成本。同时支持行业自律组织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形成"行政监管+司法救济+社会共治"的立体化保护网络。
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着重强化对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的合规管理要求,推动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通过建立差异化司法规则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明确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等新型业务的法律适用标准。文件还提出深化跨境监管合作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导,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提供制度保障。
在组织实施方面,《指导意见》建立了"政策解读案例指导数据共享"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法院与证监会派出机构定期开展联合培训和典型案例研讨。通过搭建信息互通平台,实现监管处罚与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衔接,形成执法司法合力。同时强调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案件审理效率,确保23项措施落地见效。
文件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要任务,要求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对涉及上市公司退市、债券违约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案件优先处置。通过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司法审查标准,规范私募基金等新兴业态运作,有效遏制市场乱象滋生。特别强调要平衡好依法从严监管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动资本市场创新。
该《指导意见》作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系统回答了如何通过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其构建的"保护投资者、规范参与者、协同治理者"三位一体框架,既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彰显了以制度创新应对复杂挑战的决心,必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