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多样化需求,本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调整中小套型住房的建筑面积标准和供应比例,进一步提升住房配置的均衡性,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根据本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家庭人口结构、住房套型的市场需求以及住房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实际情况,本市对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的商品住房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为:多层建筑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为100平方米,小高层为110平方米,高层为120平方米。这一调整有助于提升住房套型配置的均衡性,引导套内空间的合理布局,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
为进一步优化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型住房的供应比例,本市对不同区域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中外环间区域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不低于70%,中环以内区域不低于60%,新城和南北转型重点区域不低于60%,外环外其他区域不低于50%。同时,新建各类商品住房用地中配建的5%保障房和15%自持租赁房等也将纳入商品住房用地套型结构统筹范围。根据市场主体住宅产品适销等情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可结合统筹实施方案,适当弹性调整。
为加强区域协调,相关区(管委会)可根据城市总规、单元规划,对拟规划用作商品住房的地块按照建筑面积总量不变原则,统筹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新出让的商品住房地块在一定时间内做好项目统筹平衡,具体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这一措施有助于确保商品住房用地套型结构的合理性和均衡性,满足不同区域的住房需求。
总结
通过调整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优化供应比例以及加强区域统筹,本市在优化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住房配置的均衡性,还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