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国际能源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随着主要产油国政策调整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机构对原油市场的长期预期持续承压。最新分析显示,供需格局的变化可能在未来两年推动油价进一步走低,引发市场对未来能源投资回报的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油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国际金融机构最新研究指出,20252026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显著的供应过剩风险。该机构下调了对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预期:2025年由73美元/桶降至66美元,2026年则从61美元调整至58美元;同期美国WTI原油价格预测也同步下修,分别由69美元和57美元调低为62美元和53美元。这一预期与当前期货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布伦特原油现价约65美元,WTI原油徘徊在61美元附近。
数据显示,该机构将今明两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增幅从此前的预期水平大幅下调。2024年第三季度平均月度需求仅增加30万桶/日,而全年预计总增量为80万桶/日,较年初预测显著收窄。研究强调,工业活动放缓和能源效率提升正共同抑制市场需求扩张,尤其是制造业密集经济体表现疲软对运输燃料的需求产生持续性影响。
分析报告指出,OPEC+联盟近期表现出的产量政策转向是当前价格压力的核心诱因。主要产油国在维持市场份额目标下主动增加供给的行为,与需求侧增长乏力形成共振效应。预计这种供需错配将在年底前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关键支撑位,进一步压缩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
机构模型显示,若地缘政治局势未出现重大变化,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或将面临日均140万桶的过剩压力。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仅来自产油国策略调整,还受到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研究特别指出,能源密集型产业投资决策将因价格预期下修而更加谨慎。
总结:当前原油市场的定价逻辑正经历深刻转变。在主要产油国政策导向与全球经济动能转换的双重作用下,未来两年国际油价中枢面临持续下移压力。这种趋势不仅反映短期供需关系变化,更预示着能源转型期传统化石燃料市场面临的长期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OPEC+产量动态、工业用电需求复苏进度以及关键经济体财政刺激政策动向,这些因素将共同塑造未来的能源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