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政策文件,提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技术应用等举措,全面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构建覆盖全学段的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教育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政策明确要求升级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充分运用“两新”(新基建和新技术)支持政策,强化公共网络、算力及云资源对教育领域的支撑。文件强调要加快IPv6规模部署,推动中小学校合理扩容出口带宽以满足教学需求,并逐步普及校园无线网覆盖。通过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确保师生能高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
为打破区域间资源壁垒,政策提出建立高校与区域间的算力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公共云平台向教育应用倾斜。此举将促进跨校际、跨地域的技术协同,降低学校独立建设成本,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同时要求引导学校主动参与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形成多方协作的数字化发展生态。
文件指出要加快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重点推进教学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通过统一技术规范和应用场景设计,确保不同地区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兼容性和功能性。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为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等创新模式提供硬件保障。
在基础设施顶层架构方面,政策提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教育专网,并探索建设教育行业云服务系统。通过推动教育应用上云,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调用的集约化管理。此举将显著提升教育资源调度灵活性,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政策特别强调,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需同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教育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建用并举”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结来看,此次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构建了涵盖硬件升级、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云端支撑的完整数字化战略框架。通过统筹规划教育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政策既回应了当前教学场景对智能工具的需求,也为未来教育模式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随着各项措施落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迈入系统化建设的新阶段,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