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子元器件 资讯详情
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升级:新技术与产业变革的必经之路
 电池 2025-04-16 13:48:5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工信部近期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作为行业最高安全基准,新国标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进入以“零容忍”为核心的安全新时代。此次修订不仅强化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检测维度,更推动产业加速向高安全性、高性能的技术路径转型。

  一、新国标的核心目标与产业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新国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25年3月28日),是继2020版后的全面升级。其核心在于通过更严苛的安全测试要求,倒逼企业提升电池设计、制造及应用水平。标准起草单位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国内外主流车企,体现了全产业链对安全共识的深化。相较于旧版,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指标,并细化了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三大关键场景的技术门槛。

  二、三大新增测试项目的技术升级

  1. 热扩散测试:从预警到彻底阻断

  在原有外部加热触发方式基础上,新国标引入内部加热模拟更复杂失效场景。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前需满足“不发生起火或爆炸”,同时必须提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并确保烟气不对车内乘员构成威胁。这一升级将推动企业从材料耐高温性、电芯结构隔热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2. 底部撞击测试:强化物理防护能力

  针对电池包在实际使用中的机械损伤风险,新国标新增底部撞击试验标准。要求模拟车辆托底等极端工况时,电池不得出现泄漏、外壳破裂或起火爆炸现象,并需通过绝缘电阻检测验证密封性。该测试直接关联车身设计与电池封装工艺的协同改进。

  3. 快充循环安全:保障高频充电可靠性

  新增的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规定,动力电池在经历300次快速充电(如15分钟充满80%)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等极端条件考验且不得起火爆炸。此举将加速大功率快充技术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迭代,尤其对高镍三元材料体系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新国标推动固态电池与钠电产业化进程

  标准提升直接利好安全性更高的新型电池路线。固态电池凭借无电解液设计和更宽温域特性,成为满足“零热失控”要求的关键技术选项。目前多家车企已规划量产时间表:例如某自主品牌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而跨国企业大众集团正与固态材料商合作推进产业化进程。中科院专家预测,尽管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需510年才能突破规模应用瓶颈,但新国标将显著加速其研发节奏。

  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和优异热稳定性,在储能及低端车型市场迎来发展机遇。两类技术的并行发展,将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构建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支撑。

  结语

  新国标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式迈入“安全与性能双驱动”阶段。通过强制性标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既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也倒逼产业链协同突破材料、工艺和系统集成瓶颈。随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动力电池的安全边界将持续拓展,最终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防的技术跨越,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形成更高安全标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电池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