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行业总产值超万亿,出口承压与结构性增长并存
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我国锂电池产业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化优势持续领跑。2024年,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国锂电池产业规模再创新高,为2025年的战略布局打下坚实基础。面对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行业正通过优化产能结构、拓展应用场景等方式深化竞争力。
2024年的数据印证了我国锂电池产业的蓬勃活力,但价格波动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提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随着2025年战略布局逐步落地,行业需在技术、成本、市场三端协同发力,以巩固在全球能源革命中的核心地位。从产量增长到价值升级,中国锂电池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吉瓦时(GWh),较上年增长24%,行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从细分领域看:
动力电池仍是核心驱动力,全年产量826GWh,占比超七成;
储能电池需求激增,产量同比增长显著至260GWh;
消费类锂电池保持稳定,产量为84GWh。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领域的强势地位,也为未来5年产业规划中“巩固全球领先优势”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4年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系统)突破645GWh,同比增幅达48%。其中: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储能领域受益于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成为增长新极点。
这一数据表明,锂电池作为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应用场景,为2025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尽管2024年全国锂电池出口额达4348亿元,但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年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值得注意的是,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个百分点,显示国际市场对我国锂电池产品的依赖性仍在增强。
行业分析认为,价格波动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未来两年内,提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将成为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基于当前产业基础与挑战,下一阶段锂电池行业将围绕以下方向深化发展:
1. 技术研发攻坚:突破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技术瓶颈;
2. 产业链韧性强化:优化锂资源供应体系,降低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
3. 全球化布局拓展:通过海外建厂与本地化合作应对贸易壁垒。
总结:以规模优势为基 筑牢全球竞争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