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形状和封装方式来看,软包电池长期以来是全球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尤其是在消费型锂电池领域,软包电池渗透率超过70%。下面进行软包电池行业竞争分析。
电池行业分析表示,动力软包技术路线,海外厂商起步较早,全球市场重要被LGC、AESC把控,两家配套多家主流车企的全球销量前十车型,此外SK也有较多技术储备。
国内动力软包技术路线起步晚,当前重要公司包括孚能科技、天津捷威、国能电池、卡耐、桑顿等,不少传统硬壳电池大厂也在积极布局。近年,国内动力软包锂离子电池厂商虽市场拓展迅速,但受制于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的滞后,相比海外厂商仍有差距。
软包电池产业链上游为电芯、结构件及电器件和BMS的各类原材料,主要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铝塑膜等,目前产业链下游为电池配套应用领域,目前软包电池主要被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从装机量看,2018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为7.62GWh,占比13.4%。2019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所下降,为5.49GWh,占比为8.8%和。软包动力电池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软包企业产能仍未释放、未形成规模效应。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根据已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前十软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为4.97GWh,市场份额合计为90.5%。其中,孚能科技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超22%;其次为卡耐,市场份额占比为11.5%;多氟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占比为11.1%。
目前外资软包电池企业优势明显。外资电池企业进入全球主流汽车公司配套,经历了必要技术、质量验证和长期的实践验证,具备与中高端车型配套的条件。外资软包企业技术各具特点,经过多年电池开发经验的积累,在整车配套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和大量的数据。
其中LG在电极材料和电芯制造工艺上处于领先地位;SKI在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方面最高,并且上游配套资源丰富;AESC在整车开发配套上最为成熟,技术更新迭代快,上市时间长,全球销量最大,累积行驶距离最长。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终端消费者以及各国政府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极高,而软包动力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的重要优势,符合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采用软包动力电池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以上便是软包电池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