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国际航运业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青岛市正式对外公开《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系统擘画了未来十年打造世界顶尖航运枢纽的宏伟蓝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航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以青岛港为核心依托,协同山东沿海港口群优势资源,规划提出到2028年形成覆盖全球主要航线的集装箱运输网络。重点强化日韩近洋航线密度与东南亚直航能力,同时拓展欧亚大陆桥过境运输通道。至2035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8.1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冲刺4200万标准箱,构建起服务黄河流域、联通"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枢纽。
同步推进航空运输能级跃升,规划明确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组织国家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通过加密洲际货运航线与增开全货机航班,到2035年实现空港口岸旅客吞吐量达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50万吨。创新打造具有上合特色的自由贸易空港模式,推动航空物流、临空产业与跨境贸易协同发展。
规划强调以航运金融、数字航运和绿色航运为突破口,提升全球供应链掌控力。通过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船舶融资租赁等举措,增强对重要战略物资的配置能力。同步推进智慧港口操作系统研发和新能源应用示范,力争到2035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建立跨区域港口联盟机制,完善"端到端"物流通道布局。通过加密中欧班列与海铁联运线路,强化青岛港对东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综观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路径,其本质是构建以枢纽经济为引领、多式联运为支撑、要素集聚为核心的新时代港口城市范本。通过五年攻坚与长期规划的有效衔接,在2035年实现从区域门户港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战略跃升,不仅将重塑北方沿海开放格局,更为中国参与全球航运治理贡献青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