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预包装牛羊肉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伴随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部分商家为提升品相或延长保质期违规添加磷酸盐等物质,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频发。权威检测结果显示,市场上存在未标注添加剂成分、超量使用食品助剂等问题,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羊肉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预包装牛羊肉市场当前面临两大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产品检出违规添加物,如磷酸盐等非必要成分;二是配料表标注存在明显疏漏。某次突击检查中发现,超三成抽检样品未按法规要求完整公示添加剂信息。这种行为不仅破坏行业信誉,更可能通过长期摄入对消费者肾脏功能造成潜在危害。
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顿行动,计划将预包装牛羊肉的年度抽检频次提升50%,重点核查添加剂使用记录与标签合规性。执法部门明确表示将从严惩处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2023年已有17家相关企业因违规添加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消费者在购买时应重点关注产品外包装的配料表与执行标准编号,优先选择具有SC认证标识的品牌商品。数据显示,通过正规商超渠道采购的产品合格率达98%,而网络平台抽检合格率仅为76%。建议保留购物凭证,遇质量问题及时向12315投诉。
截至2025年,我国存续肉类加工相关企业总数突破22.8万家,其中预包装牛羊肉加工企业占比超三成。今年前八个月新增注册企业达3800余家,产业扩张速度显著高于往期。区域分布上,广东省以4.1万家企业位居榜首,广西、湖南分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企业中存在司法纠纷的比例达到3.17%,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合规风险的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预包装牛羊肉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加压、生产经营者恪守法规、消费者提升辨识能力三方合力。唯有通过全链条监管与社会共治,才能有效遏制质量乱象,让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既是发展阵痛,更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期待各方携手构建更透明、更健康的肉类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