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尽管猪肉价格上涨对冲了部分跌幅,但鲜菜、粮食等品类的价格走低叠加交通通信领域的持续下行压力,使得整体消费需求仍显疲软。从城乡结构看,城市与农村CPI同步微降,服务消费与商品价格呈现差异化走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猪肉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延续了年初以来的温和回落态势。分领域看,食品价格下降1.4%是主要拖累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下跌6.8%,粮食价格走低1.5%,合计拉低CPI约0.1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下行趋势中,猪肉价格上涨6.7%成为食品领域的关键支撑因素,对冲了部分跌幅。
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6%,直接拉低CPI约0.17个百分点。细分品类呈现分化特征:鲜菜价格同比降幅最大达6.8%,蛋类和粮食价格分别下跌1.6%、1.5%;而猪肉与鲜果价格则逆势上涨,分别贡献了0.08和0.02个百分点的正向影响。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出食品供应链在季节性波动中的复杂调整。
其他七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六涨一降"格局。教育文化娱乐(+0.8%)、生活用品及服务(+0.6%)等品类保持温和上涨,而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下降2.6%,成为非食品领域主要拖累项。值得关注的是,服务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3月份服务价格上涨0.3%,13月累计涨幅达到0.4%,显示出居民对生活品质改善的持续需求。
从月度环比看,3月份CPI下降0.4%。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跌0.9%,其中鲜菜价格单月跌幅达5.1%,猪肉价格延续回落趋势同比下降4.4%。非食品领域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交通通信价格环比下降1.4%,主要受燃油价格调整影响。但衣着、生活用品等品类逆势上涨,显示部分商品需求存在刚性支撑。
综合来看,3月份CPI同比转负既体现了食品领域季节性波动的短期扰动,也反映了当前消费市场复苏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猪肉价格虽保持增长但涨幅收窄,鲜果等品类尚未形成持续拉动力,而服务消费的稳步回暖为后续物价企稳提供了重要支撑。这种"食品拖累与服务支撑并存"的状态,凸显了我国经济在转型期面临的复杂定价环境,也为政策调控预留了空间。
当前数据表明,居民消费需求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价格指标的分化态势既提示保供稳价工作的必要性,也反映了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市场活力。未来CPI走势或将持续受到食品供给稳定性、服务消费复苏节奏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合理区间内保持温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