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中美大豆贸易受政策影响 大豆进口数量逐年攀升
 大豆 2020-01-01 09:42:51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贸带来冲击,但中国仍然在落实中美两国年初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20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中国企业共采购110多万吨美国大豆,这些采购无疑会推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也会帮助中国保障大豆供应安全。

  中美大豆贸易受政策影响

  2020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1779.2万吨,增加6.2%。同期,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355.6亿元,增长1.1倍,其中进口大豆781.4万吨,增加2.1倍,总价值218.8亿元,增长2.1倍。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在上月14日的一季度贸易数据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逐步落地,双边经贸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尤其是近期部分自美进口商品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中美两国于今年1月15日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将增加对美国农产品进口。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4月初接受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采访时表示,“据我了解,尽管过去数周我们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局面,大家还是在努力落实第一阶段协议。相信我们能继续落实。”崔天凯说,中方仍在执行协议内容,比如仍在从美国采购一些农产品,正在取消外国公司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些限制。

  来自美方的统计数据也同样证明中国正在履行经贸协议,持续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统计显示,4月10日至16日期间,中方采购了27.2万吨美国大豆。4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内,中国采购了61.8万吨美国大豆,为2019年12月初以来最大单周购买量。另据路透社报道,4月30日,中国国有进口商购买了至少30万吨美国大豆。

  根据国际市场行情,一般进入3月,中国就会重点转向从巴西等南美生产国进口大豆,但中国企业仍然继续从美国采购,这也引来市场不少猜测。张晓平告诉记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在充实国家储备,也有人认为这是为南美未来可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出现的供应困难做准备。“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采购无疑会推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也会帮助中国保障大豆供应安全。”

  近年来,中美大豆贸易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影响,但在2020年3月,中国通过关税排除审批实质取消对美国大豆进口加征的额外关税后,对美国的采购更加趋于市场化。2月18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3月2日起,关税税则委员会受理免关税进口美国农产品的申请,其中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和高粱。关税税则委员会对于符合条件、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进口的美国农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不再加征中国对美国301措施的反制关税。

  美国农产品巨头ADM日前预测称,随着中国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的承诺,其从美国购买的大豆数量将恢复到贸易战前的水平。

  大豆进口数量逐年攀升

  说起我国的大豆产业,大豆发源于我国,主要种植在东北、黄淮及湖北北部一带,但多作为经济作物种植,传统的消费模式为豆腐、豆芽等。

  虽然大豆和小麦、稻谷及玉米一样,是我国的四大主粮,但对于歌词中描绘的"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更多的是一种视觉误差,实际上由于大豆单产低,我国大豆产量最高年份也仅有1600万吨。

  此外,在上世纪80年底末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全球重要的大豆出口国,不过当时由于全球食品供应并不丰富,因此出口数量也并不多,大豆出口量最高也仅为170万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食用油市场的飞速发展,我国大豆消费量开始快速增长,并伴随着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进口数量逐年攀升,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从大豆发源国、主要出口国,到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种巨大的落差一直让人认为是国产大豆产业的沦陷。

  从我国历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大豆产量最高的时间是在2004年,当年出现了被行业称之为第一次产业危机的“大豆危机”。

  并且,有关方面也在那一年第一次提出了东北大豆振兴计划,针对进口大豆的高出油率,全面培育高油大豆,和进口大豆直接对抗,但最终因小农耕种成本太高,国产大豆在这波竞争中,含油率提高了,但在油用压榨大豆方面的市场份额反而愈发下降。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我国整个粮食体系的培育都在朝着产量方向发展,大豆除了含油率外,产量也是一大指标,加上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具有独特优势的高蛋白食品大豆在国际市场也开始逐渐萎缩。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大豆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