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上半年的生猪养殖行业中,市场需求波动与产能调整成为主要特征。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牧原股份、新希望和温氏股份这三家龙头企业公布了其6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从销量看,三家企业同比均实现增长,但环比表现分化;销售收入方面则呈现“一增两降”态势,而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影响行业利润空间。以下结合具体数据展开分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生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6月,三大上市猪企生猪销售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显示行业产能持续释放。牧原股份以701.9万头的销量领跑,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58.35%;温氏股份销售300.73万头(含仔猪),同比增长28.93%,但环比下降4.69%;新希望生猪销量为133万头,同比微增3.38%,环比基本持平。
牧原股份指出,其销量增长主要受益于生产效率提升和战略规划推进。而温氏股份与新希望的环比下滑可能反映阶段性出栏节奏调整或市场供需变化。
尽管销量整体上升,但销售收入表现呈现显著差异:牧原股份以127.99亿元的收入实现环比4.4%和同比27.65%的增长;而温氏股份与新希望则双双承压。温氏股份6月生猪销售收入49.20亿元,环比下降7.57%,同比下降5.4%;新希望收入18.71亿元,环比降5.12%,同比降幅达19.14%。
这一分化与销售均价的普遍下滑直接相关:三家企业的商品猪均价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牧原股份销售价为14.08元/公斤(环比-3%,同比-20.59%),温氏股份毛猪价格14.39元/公斤(环比-1.98%,同比-20.5%),新希望则为14.18元/公斤(环比-2.81%,同比-21.53%)。
价格下跌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尽管规模化企业通过产能扩张抢占市场份额,但低价环境压缩了利润空间。例如,新希望同比收入降幅最大(-19.14%),可能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从投资视角看,未来生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在降本增效与市场策略调整上。一方面需优化生产效率以应对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差异化产品布局(如鲜品、仔猪等)或成为稳定收入的关键。温氏股份6月销售的30.34万头仔猪可能正是此类战略的体现。
生猪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5年6月的数据表明,三大上市猪企在销量增长的同时,正经历价格下行带来的盈利压力。短期看,市场供需关系仍需调整以恢复合理利润空间;长期而言,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及产业链延伸将成为企业突围的重要方向。投资者需关注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以及头部企业在规模化与抗风险能力上的优势。未来生猪市场的竞争,将是效率、韧性与战略布局的综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