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猪行业在市场波动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迎来了一系列变革与机遇。神农集团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凭借出色的成本管控与战略布局,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29亿元,同比增长65倍,这一成绩不仅凸显了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能力,也反映了生猪行业在价值提升方面的潜力与方向。本文将从成本控制、战略转型以及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深入分析神农集团的成功经验及其对行业的启示。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生猪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在过去两年中,生猪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自2022年12月以来,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2023年全年整体维持低位运行,仅在第三季度呈现阶段性反弹。这一时期,A股养猪企业经历了全行业深度亏损,但行业积极自救,关键性转变是从追求极致的出栏量,变为对成本的极致控制。神农集团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突出,2023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6.2元/公斤,2024年控制在14元/公斤以内,而到2025年3月,其养猪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生猪市场分析提到然而,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完善和严格、养殖用地稀缺、非洲猪瘟等疫病频发和食品安全要求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水平低下、成本管控能力弱、环保设施欠缺的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进程。农业农村部预计,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据目前已公开数据,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56亿头,占同期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约为22%,较2023年有所提升。
神农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成功,不仅依赖于饲料成本的优化,更在于基因改良与养殖管理的综合提升。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比最大,达到60%,但神农集团认为基因改良在降本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高效的运营模式,神农集团计划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至12元/公斤以内。如果原料成本和饲料成本没有大幅波动,公司将通过提升产能、减少浪费、提升内部运营效率等方式,继续保持成本优势。
神农集团的执行副总裁提到,“养猪行业的成本下降存在边际效应,但对神农集团来讲还有很大空间;从行业来看,可能可以做到10元/公斤。” 这表明,尽管行业整体成本控制水平已大幅提升,但神农集团仍有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生猪行业的“出海”战略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新希望和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新希望发布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拟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4251万元,用于海外业务发展,并定下了2025年海外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10%的目标。牧原股份也通过与当地农业公司合作建“猪舍”,并成立全资子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神农集团对“出海”养猪保持谨慎态度。尽管公司已经对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请专业第三方机构了解海外市场的投资情况,但公司认为“出海”需要明确目标、方向,做好规划,特别是组建海外团队。因为海外政策文化、营商环境和国内差异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神农集团计划通过第三方公司等方式,对海外市场、政策、法规等进行综合评估,再由企研团队研究以何种业务形态进入海外市场。
神农集团不仅在生猪养殖环节表现出色,还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5年4月,神农集团全资子公司云南神农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竣工投产,标志着神农集团饲料生产基地全面投产。该饲料基地占地面积约44亩,建有现代化、标准化厂房及先进的生产设施,年设计饲料产能18万吨,是云南省最大的预混饲料、教保料生产工厂。
在终端食品方面,神农集团2024年年报提到将进一步探索深加工业务,澄江食品厂以“神农放心肉”为主要原料,专注生产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美味深加工肉制品。同时,魔芋制品等创新零食也已列入研发计划。神农集团的食品端产品、理念、团队都还需要打磨,但公司计划持续聚焦云南市场进行深耕,通过学习先进模式,提升终端价值,形成区域相对竞争力。
五、总结
2025年,生猪行业在市场波动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神农集团通过出色的成本控制、基因改良、谨慎的“出海”战略以及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其成功经验表明,生猪企业不仅要注重成本控制,还要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拓展和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布局。未来,随着行业标准化、规模化进程的加速,生猪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