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食品 内容详情
鸡蛋市场深度解析:供需矛盾下的产业困境与复苏路径
 鸡蛋 2025-06-18 07:40:1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鸡蛋市场正经历显著波动。截至2025年6月18日,主产区蛋价已跌破饲料成本线,创下五年新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养殖亏损加剧、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多重交织。本文将从供需失衡的核心矛盾出发,结合产业格局变化与管理痛点,解析当前鸡蛋市场困境及未来走势。

  一、存栏量创新高加剧供应压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鸡蛋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二季度在产蛋鸡平均存栏量同比增长2.55%,达到近五年峰值。这一趋势源于2024年下半年价格回暖刺激的补栏行为:新增开产蛋鸡量大幅增加,叠加养殖户通过强制换羽技术延长产蛋周期,进一步推高产能。尽管春节后亏损逐步加深,但因蛋价未跌破饲料成本线(6月13日均价5.12元/公斤),淘汰老鸡的积极性不足,导致供应端持续承压。数据显示,当前存栏量仅略低于疫情初期的2020年水平,供需矛盾显著放大。

  二、规模化养殖扩张重塑产业格局

  近年来,蛋鸡养殖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加速发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划新建百万级蛋鸡项目产能超1亿羽,实际投产量达1040万羽,其中南方产区占比近七成。贵州、广西等地产量同比增幅超20%,而山东等传统北方产区则下降5%-9%。这种结构性调整挤压了中小养殖户生存空间,导致总供应能力持续攀升。尤其在夏季高温期,尽管产蛋率可能下降,但产能惯性增长仍将持续压制价格反弹空间。

  三、需求疲软叠加替代品分流冲击市场

  6月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叠加多重不利因素:高校放假致食堂采购量锐减超30%,南方梅雨天气缩短流通周期,贸易商清库存意愿强烈。同时,2025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猪肉与鸡蛋的比价降至1.5:1(正常值为2:1),部分家庭转向低价蛋白替代消费。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需求端恢复动能不足,进一步加剧供大于求的局面。

  四、养殖管理误区削弱产业抗风险能力

  当前行业普遍存在五大关键问题:强行催开产导致后期产能不稳、过度依赖饲料添加剂引发营养失衡、换料操作不当扰乱鸡群代谢、忽视通风管理影响环境控制、错误的湿度调控增加疫病隐患。例如,部分养殖户盲目添加增蛋药物虽短期内提升开产量,却造成高峰期维持时间缩短;笼养蛋鸡因钙磷缺乏出现软壳蛋与瘫痪现象,根源在于饲料配比不合理。这些问题不仅降低养殖效益,更在价格低迷期放大经营风险。

  五、短期触底与中长期复苏路径展望

  当前鸡蛋均价已跌破2020年低点仅5.12元/公斤(同比下降26%),但市场正显现边际改善信号:老鸡淘汰量增加叠加冷库入库需求,预计下旬跌幅将趋缓。三季度供应增幅或因高温与换羽周期短暂放缓,而中秋、国庆备货及学校开学有望拉动需求回暖。若存栏调整节奏配合季节性消费回升,7月价格存在止跌反弹可能,但需警惕产能去化速度是否匹配市场需求恢复强度。

  总结:鸡蛋产业亟待供需双向调节

  2025年鸡蛋市场面临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短期看,淘汰老鸡与冷库入库为价格筑底提供支撑;中长期则需通过优化养殖结构、强化科学管理来提升抗风险能力。在产能惯性增长与消费复苏不确定的博弈下,产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供需变化节奏,合理调整生产策略以应对周期波动。唯有破解“价低伤农”的恶性循环,才能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延伸阅读

业内人士称鸡蛋价格上行拐点到来尚需时日(20250627/05:33)

近期,持续低迷的鸡蛋价格迎来触底反弹。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26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鸡蛋平均价为7.28元/公斤,较一周前累计上涨1.82%。 业内人士表示,低价货源刺激终端消费,叠加库存低位,短期供需趋紧推动鸡蛋价格回升。但受高温高湿天气、学校放假及产能高位压制,市场反弹持续性存疑。预计梅雨季结束后,随着需求回暖,鸡蛋价格或迎来阶段性上行拐点,中秋备货行情或进一步提振价格。(中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鸡蛋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