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铸造企业数量目前约有2.6万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规模铸造企业产量集中度不断提高,其中排位靠前的4500家企业铸件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下面进行铸造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铸造行业分析表示,近十年来,国内已有一批铸造企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接近和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水平,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我国铸造企业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铸造企业的总和还要多,但企业的平均产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这种状态正在渐渐改善,我国铸造企业的平均规模正逐步增大。
随着我国铸造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我国铸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在汽车、内燃机、机床、发电设备及电力、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形成了一批质量水平较高的规模化、专业化铸造企业。关键铸件自主制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些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以及内在品质等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铸件出口档次有较大提高。
近年来,我国规模铸造企业在新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普遍对铸造装备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很多企业都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熔炼设备,粘土砂自动化造型线、大型自硬树脂砂生产线、先进铝合金高/低压等铸造设备。
目前少数国内规模铸造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已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水平相当。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支撑着国内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铸件制造,成为汽车、能源(核电、风电、水电、火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关键铸件国产化自主制造能力的重要力量,并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铸件产量将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面临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加速,正在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期间铸造行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式转变,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为铸造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上便是铸造行业产业布局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