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农业产业领域,竹荪行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5年,竹荪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演变,各地纷纷发力布局竹荪产业。织金县作为我国重要的竹荪产地,其食用菌产业以竹荪为主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深入探究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钻石理论由迈克尔・波特于 1990 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产业是竞争基本单位,其模型涵盖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结构战略与同业竞争四大关键要素,同时机会和政府作为辅助因素影响产业发展。此理论适用于分析兼具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特点的食用菌产业,能助力提升织金县竹荪产业竞争力。
织金县地处特殊地理环境,农业基础脆弱但发展竹荪产业具有独特优势。《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竹荪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县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拥有 574 个行政村域,计生常住人口约 87 万,户籍人口约 136 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约 50%,部分少数民族村寨野生菌资源丰富。这里还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织金竹荪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10 - 2017 年地区产值年增长率超 15.4%,2018 年全县耕地超 10.5×10⁸ m²,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在竹荪产业发展方面,2019 年织金县食用菌目标任务为 1.47×10⁷ m²,总产值超 14 亿元,其中竹荪面积达 1.07×10⁷ m²。织金竹荪作为当地特产,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 “真菌皇后” 。目前,竹荪栽培已覆盖全县,超 5 万人从事栽培,企业加工和销售人员超 1000 人,栽培面积超 8.67×10⁴ m²,产量超 1300 t,产值超 10 亿元。2019 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预计增加到 40 亿棒,产量 240 万吨,产值 300 亿元,带动 50 万人脱贫。产业采用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与众多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
人力资源上,织金县竹荪产业以家庭生产为主,虽节约人工成本,但规模化、产业化不足。当地劳动力丰富,退耕还林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劳动成本低。然而,高级人力资本匮乏,从业者 90% 以上为初中及以下文化,年龄集中在 30 - 60 岁,大专学历者极少,留守人员多为女性和中老年人,观念保守,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外流严重,高端人才和专业队伍缺失,培训水平不足。
自然资源方面,织金县水能、耕地、林地等资源丰富,适合竹荪栽培,但石漠化土地占 13.8%,生态压力大,旱涝灾害频发。山地地形利于竹荪种植,林木资源、玉米秸秆等原材料充足,但部分原材料需外地进口,栽培竹荪的特殊材料成本高、用种量大。
资本要素层面,织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水平低,2018 年上半年农村可支配收入仅 4525 元,竹荪产业规模化依赖政府投资和扶贫政策,缺乏大额资金,龙头企业在品牌、产业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政府依赖度高。
技术要素上,科研投入不足,以传统栽培技术为主,成本高。与发达国家相比,竹荪品种选育后单产低、质量不稳定,冬季无法出菇,加工技术差,深加工程度低,工厂化和标准化水平不高,企业缺乏无形资源和专利保护。
内部市场中,2018 年织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 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竹荪作为高端食品,县内和国内市场消费力有限,人均消费量不足 5 kg,市场开拓空间大。
外部市场上,织金竹荪主要出口,年产销红托竹荪超 3000 万瓶,供应全国 99% 以上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竞争优势。全球化趋势利于竹荪外销,目前主要销往港台地区,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待开发,预计 2020 年海外市场销量将超 3000 t,是国内市场 3 倍以上,但深加工产业缺失,造成资源浪费。
企业战略上,织金县以大户种植竹荪等高端产品为主,依托地理品牌推广,有一定品牌效应,但未实现产业化经营,资源和技术优势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偏重种植,加工业创新能力弱,低端产品过剩,削弱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业竞争方面,国内面临福建、四川等地竹荪竞争,短期内难以超越;国外出口利润低、竞争力弱,受贸易壁垒影响大。在全球食品加工进出口市场竞争中,我国食用菌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优势,国际品牌形象不佳。
通过对各项指标计算和公因子分析评价发现,生产要素指标权重最大,对核心竞争力影响最关键,织金县竹荪产业发展应首要关注生产要素,其次是需求条件,再是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及相关支持条件,不能过度依赖政府扶贫政策。
依据钻石理论,为获取成本和产品差异优势,应集中力量发展竹荪特色产业。按照织金县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计划,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改种竹荪可大幅提高收益。从美国进口玉米,利用本地土地种植竹荪,能显著提升收益。
提升人力资本,培养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借鉴日本经验,重视农业科研创新,提高加工集中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和野生竹荪产业,探索 “粮菌双收” 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创新融资方式,建立完善科研技术体系,引进成熟技术,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拓展产业链,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在宏观政策层面,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将脱贫攻坚与市场需求结合,推动竹荪海内外出口。针对高端市场需求,利用林地资源发展野生竹荪栽培技术并给予政策支持。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强化产品质量体系控制,提高食品卫生水平,打造国际高端竹荪产品。
综上所述,在2025年竹荪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织金县竹荪产业虽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钻石理论分析其产业核心竞争力,明确了生产要素等关键影响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的提升策略,如聚焦特色、优化要素、强化支持等,若能有效实施,将有助于织金县竹荪产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以织金竹荪为特色的优势产业,在竹荪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