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以及药物作用靶点研究的进一步阐明,越来越多新的活性化合物被发现,更多新的药物靶标被确认,使得全球新药研发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以下是宇博智业小编整理的2016全球新药行业现状分析。
整体规模稳步增长
从2001~2016年数据来看,全球在研新药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增幅高达11.5%,远超2015年8.8%的同比增幅。2016年在研药物数量增加了1418个,而2015年该数字仅为993个。对在研药物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2016年首次出现的新的在研药物品种数量为3442个,而2015年该数据为3138个。这也从侧面表明,与往年相比,在过去的12个月中,因各种原因终止的在研药物数量相对减少。
尽管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化学合成小分子药物开发难度逐年增加,全球在研药物市场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2015年上市的新活性物质(NAS)为例,其数量已从2014年的63个(含新分子实体NMEs 57个,疫苗6个)下降至48个(含NMEs 43个,疫苗3个),这也是2011年以来NAS首次出现下滑。
在研药物数量上稳定增长
从制药研发流程来看,新药研发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通过临床前研究发现并确认候选药物;其次,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候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顺利通过注册及上市环节,最终实现候选药物的临床价值。
通过对比2016年和2015年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药物数量规模后不难发现,几乎所有阶段的在研药物均出现了数量上的稳定增长。
其中,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数量变化尤为明显,2016年处于该阶段的药物数量为6861个,同比增幅高达13.2%。处于该阶段的在研药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药研发领域的潜在候选药物规模,但最终能否成为真正的候选药物,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现有数据来看,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的在研药物数量,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势头。
此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包括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阶段)、注册前、注册和上市阶段的在研药物数量分别为5071个、197个、102个和1273个,同比增幅分别为9.6%、16.6%、-4.7%和11.7%。
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在研药物数据进一步分析后发现,2016年处于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已分别增长至1856个、2261个和954个,增幅分别为11.4%、5.1%和18.1%。处于临床Ⅲ期的药物数量增幅显著高于临床Ⅱ期,这也从侧面表明,处于研发后期品种的高流失率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由于药物临床试验方案需要在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进行注册,因此临床阶段的数据往往变化较大,因此需要对较长时间内的数据变化进行回顾分析。从2007~2016年临床数据来看,处于Ⅰ期和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增幅均较大,处于Ⅱ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综合来看,处于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数据尤其令人鼓舞,在过去的几年中该指标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处于该阶段的部分药物更有望进入2017年和2018年的上市药物名单中。
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2016-2021年中国新药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总结认为,全球新药研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稳定增长,但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也在慢慢发展变化,随着药物开发的成本以及研发风险的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