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保险渠道业务是保险市场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同时也是基层保险公司的创费盈利点。但是,突飞猛进的报表数据后面,业务合规经营是团险渠道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对2017年团体保险行业现状分析。从外部监管机构和公司内部审计检查来看,当前各家保险公司团险渠道在合规经营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内部审计稽查工作,防范经营风险,遏制舞弊发生,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面临分支机构众多的特点,创新非现场审计手段、延伸远程监控触角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推进,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在传统团险业务占比较高的学生险业务发展大幅萎缩。又如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政策,对传统的旅游意外险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再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保险需求已由原来单一保障需求,转变为集意外、医疗、疾病、养老、理财等保险保障为一体的员工福利保障需求。而目前山西寿险公司的团险业务一般是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险,又以团体意外险和团体医疗保险为主要险种,其他险种较少。
山西团险渠道应在继续加强政保业务、建工险业务、小额保险、学生险等传统业务的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积极开拓农村团险市场。2014年山西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85.64万人,占常住人口3647.96万人的46.21%。目前山西农村覆盖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意外险的市场尚未得到完全开发,保险公司可以村、乡、县为单位实行统保,为广大的农民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团险产品。
二是关注民营企业的团险需求。虽然近两年山西民企发展不容乐观,但民企的数量占山西省市场主体的90.87%;民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社会的58.3%;民企的经济完成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均占到山西省的一半以上;民企吸纳了75%的城市新增劳动力和6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发了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中很多都是家族公司,很多福利好的企业愿意为员工办理团险,在增加员工福利的同时也可降低企业的风险。保险公司可从该业务中寻找结合点,为这部分人群提供适宜的全方位的团险保障。
三是开发文化产业方面的需求。山西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催生了一批新兴的文化项目,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的增加值连续5年增长率接近20%,大幅赶超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增速,文化产业已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和重要力量。保险公司应抓住山西经济转型的机遇,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保险需求,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提供团险的支持,为山西经济的转型保驾护航。
四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团体保险的需求。2014年,山西省备案的互联网站达到43838个,其中接入地在山西的网站有4437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业的兴起,保险公司可逐步开发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物流公司从业人员的团险需求。
五是逐步拓展健身行业的团险市场。近年来,人们更看重了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随之应运而生了很多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如马拉松协会、野外生存俱乐部、骑行俱乐部等,保险公司可依托这些平台为其会员和组织人员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
2016-2021年团体保险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团队是业务发展的基础,团队基础建设则是销售团队发展的基石,销售团队基础建设已成为保险主体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截至2015年10月,山西团险销售人员仅有2305人,只是山西个险销售人员136850人的5.09%。由于保险产品以及消费的特殊性,保险保障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需要销售人员来促进保险的消费。因此,各家公司应加强团险渠道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团险直销渠道的新人招募培养工作,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建立专职客户服务队伍,向客户提供统一规范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售后服务,树立专业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要大力加强团险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消费者而言,保险不仅仅是纯粹的消费行为,更是一项风险管理计划、一项投资计划、一项财务保障计划。因此,不仅要加强团险销售人员保险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法律、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建立统一规范的教材体系和培训实施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团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