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保险 内容详情
2017年团体保险市场分析
 团体保险 2017-03-21 15:18:11

  伴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团险市场作为发达国家保险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但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及政策支持条件下,团险市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比照发达国家团体保险在人身保险中的地位,我国团体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比较低,其中团体年金产品又占了大多数。从团体保险市场需求与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内地团体保险市场发展潜力虽然巨大,但有效真实需求有限,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团体保险市场才能取得大的发展。现对2017年团体保险市场分析

  团体保险主导市场发展阶段现状

  自从1982年我国恢复人身保险业务开始,团体保险发展迅速。当时由于商业保险在中国刚刚起步,因此人们的保险意识十分薄弱,而人身保险意识尤为薄弱,若用保费规模来衡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身保险的保费只占整个保险市场的30%左右。而团体保险又属于人身保险的范畴,在当时人身保险意识如此薄弱的前提下,团体保险仍发展迅速,其个中原因就更值得探讨。

  记者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人民保险公司的大力推动。20实际80年代初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直到1988年,人保都独自掌控中国的保险市场,1988年以后,尽管有新的保险公司成立或进入中国,但人保仍处于主导地位,而人保对于团体保险业务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因为当时民众整体保险意识薄弱,加之经济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很少人主动投保人身保险。当时的人民保险公司为了尽快发展人身保险业务,将目光对准团体保险的选择是明智的。由于当时保险业从业人员少,没有过多的销售人员推销人身保险业务,只能通过单位代理推销人身保险,几乎都无健康告知和核保的需要。如果是团体保险的话,可以通过个人缴费并由企业代扣的方式统一交至保险公司统一办理,节省了大量的销售成本。而且一个团体内的人员的参保行为很容易对其他人造成影射,更容易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的团体保险业务并没有典型团体保险的特征,对团体保险的概念仅止于团体投保和团体缴费。

2017年团体保险市场分析

  团体保险市场悄然走俏

  社会保险是国家的基础福利制度,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而且医保的保障非常有限,其对身故的人是没有补偿的,伤残及重疾无法正常工作收入减少等,社会保险依然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平时说的医疗保险,其报销也有数额和范围的限制,重大疾病按比例报销、有起付线、有封顶线等。遇到慢性病或者重疾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医药费等,个人负担仍然非常重。因此,需要商业保险来做补充。

  商业保险种类繁多,几乎涵盖生活中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风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以意外险为例,保障解决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外来、突发、非人为故意、非疾病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大到意外身故、伤残、烧伤等,都可以通过商业保险中的意外险解决,保额几万上百万不等。

  2016-2021年中国团体保险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为何消费者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购买率低呢?首先商业保险高昂的费率也让很多人对商业保险望而却步,与投资挂钩的险种收益率甚至还没有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高。许多用户被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欺骗,并且认为商业保险没用。传统保险的服务不足,理赔难饱受诟病,投保人被处处刁难。种种原因,让人谈保险色变。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兴起,使得以企业为单位的团体保险悄然走俏,因其价格相对个人购买低廉、保障额度高,而且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员工保障问题,因此受到企业主和员工的青睐。

  团体保险简称“团险”,是企业为员工在保险公司签署的一份整体保险合同,当员工因疾病、伤残、死亡时,保险公司提供补助医疗费用、给付抚恤金和养老保障计划的保险。其因保费低廉、针对性强和操作灵活等特点广受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团体保险相关研究报告
团体保险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