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是提升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工业。2018年我国汽车配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392亿元,企业集群发展非常明显,并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回期短等特点。以下是配件行业分析。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转向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中采用了大量精密压铸件, 因此汽车行业的需求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压铸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汽车节能环保性能的愈发重视, 汽车产业呈现了以铝代钢、以铝代铁的趋势。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中铝合金压铸件市场整体呈现持续发展趋势,预计汽车行业中铝合金压铸件的用量将在2025年上涨50%6。
配件行业分析,我国零部件产业的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591.66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2694.9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 22.68 %;利润总额从2000年的39.73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902.6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3.15 %;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5.52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271.9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1.03 %;研发人员数量从2001年的1.69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14.39万人,年均复合增速15.3 %。
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0%。据不完全统计,零部件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规模企业不到6000家)。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中,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分别为49.25%和22.20%。而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占比相对较少。
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资本方面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重要份额。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多数已通过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米其林公司、博世公司、美国普利司通公司等。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也于2004年12月在上海正式运营。此外,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德尔福汽车系统已在中国建立了10多家独资和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一汽、上汽等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供货。
对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者着“支持者”的角色,在提高产业生产力、培植产业集群、激励产业内企业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湖北重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久远的意义。
配件行业分析,随着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推行,也使得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改善。与此同时,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的出台更是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二手车市场趋向良性发展。这也直接扩大了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最终推动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制造以及售后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零部件企业在产品布局,合作规划等方面与国外先进零部件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想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产品质量瓶颈必须得到突破。业内人士分析,未来1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仍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便是配件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