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 内容详情
2025年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分析: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增长将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农业物联网 2025-05-10 00:28:49

  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发展轨迹。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涵盖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2025年,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该领域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农业物联网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2025年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分析: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增长将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农业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据《2025-2030年中国农业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农业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前种植培育环节,物联网技术可用于种子培育、饲料贮存和农资管理。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种子存储环境的温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确保种子的良好品质;实时监控农资库存,避免积压或缺货。

  产中生产管理方面,物联网应用更为广泛。在设施农业中,借助传感器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智能调节作物生长环境。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开启风机、卷帘降温;光照不足时,打开遮阳帘或灯光补光。在大田农业中,利用物联网实现远程灌溉施肥、无人机农药喷洒和害虫诱捕,提高生产精度与效率。在畜牧业生产中,传感器可感知畜禽舍的多种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并通过物联网平台测算相关指数,及时发布应激预警,保障畜禽健康生长。

  产后推广营销环节,农产品溯源是农业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借助射频识别(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全流程信息的记录与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农产品的产地、生长过程、施肥打药情况等详细信息,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促进农产品销售。

  二、农业物联网运营服务模式剖析

  (一)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

  农业物联网项目传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项目招标开展,由政府或事业单位采购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供应商完成项目建设后移交,并提供 1 - 3 年的运维和质保服务。其付款方式分阶段进行,建设内容涵盖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和质保运维。然而,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许多示范基地的硬件设备因故障或人为原因停机,无法达到农业物联网真正的应用目的,对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效果不佳。

  (二)购买服务模式的优势

  购买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运营服务模式,源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政策。该模式按年(月)按站点数量收取服务费,内容包括硬件运营、软件运营和人员运营三部分。硬件运营涵盖设备安装、巡检、维护等;软件运营涉及系统监控、维护、数据服务等;人员运营提供专家数据分析、日常运营和增值服务等。相比传统模式,购买服务模式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但目前在农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还较少。

  (三)运营服务模式的新探索

  在奶牛养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农业物联网新型运行服务模式取得了成功应用。日本通信运营商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奶牛运动状况,智能判断奶牛发情期,通知奶农适时繁殖,预计未来 2 年让 1000 个养牛农户使用该技术。我国电信运营商与企业联合开发的 “小牧童” 奶牛发情监测云物联网平台,通过 App 终端和物联网终端设备上报奶牛信息,具备多种功能,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益、降低成本效果显著,且平台未来将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市场接受度高。

  三、农业物联网运营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一)技术革新推动成本下降

  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成本呈下降趋势。在硬件方面,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降低了设备功耗,提升了信号覆盖能力和连接数量,同时降低了硬件产品成本,单个连接模块成本不超过 5 美元。电信运营商推出的 NB-IoT 卡年使用费仅 20 元 / 20000 次连接,远低于传统物联网卡。在软件方面,基于公有云技术的虚拟云主机相比自购硬件服务器,在安全、成本、功能和运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农业物联网项目的运营成本。

  (二)服务主体向企业专业化运营转变

  传统农业物联网项目多由政府、事业单位主导,而新的运营服务模式下,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和制定政策,由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在购买服务模式中,政府、运营企业和物联网使用者通过契约合作实现共赢。企业专业化运营能够避免传统模式的弊端,完善农业物联网项目运营服务体系。

  (三)从项目建设到多样化运营服务的转变

  与传统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相比,运营服务在建设内容、售后服务、服务周期、客户满意度和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运营服务内容更加多样,不仅包括硬件设备的运维,还涵盖软件功能优化和人员运营服务;售后服务更完善,按年(月)收取服务费,保障服务的持续性;服务周期与农场(公司)生命周期一致;客户满意度更高,能及时解决客户问题;管理上更加主动,注重运营服务与客户业务的结合。

  (四)购买服务模式下的经济变化

  以 50 个站点 3 年项目为例,传统服务模式前两年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购买服务模式在 2 - 3 年可收回运营公司投入的软硬件成本 45 万元。从长期来看,购买服务模式下运营公司收入会不断增加,但也会增加人员运营和设备维护等成本。

  (五)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购买服务模式直接面向有需求的农户,应用程度较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以往农业物联网发展依赖政府补贴,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性不高,且存在项目建设者与使用者不一致的问题。购买服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农业物联网运营服务模式优化方向

  (一)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督

  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监督,确保农业物联网项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持续降低产品成本

  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革新,推动软硬件产品的更新迭代,降低产品价格。随着成本的下降,农业物联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促进运营服务整体成本的降低,使更多农户能够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

  (三)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农业物联网新运营服务模式的发展需要兼顾使用者、服务商和社会的利益。政府应做好市场调控,充分考虑各方在农业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利益,促进各方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运营服务模式正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性促使新的运营服务模式涌现,购买服务模式以及其他创新模式展现出诸多优势和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物联网软硬件成本持续降低,服务主体向企业专业化运营转变,运营服务也更加多样化。尽管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政策引导、成本控制和利益平衡等,但通过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农业物联网运营服务模式将朝着更加成熟、高效的方向发展。在2025年及未来,农业物联网行业投资的增长将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农业物联网相关研究报告
农业物联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