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总标题:以科技赋能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型)
黑龙江农业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连续15年稳居全国首位;玉米深加工能力跃居第一,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在这一成绩背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核心驱动力。从耕地保护到智慧种植,从精深加工到品牌建设,黑龙江正通过农业新质生产力重塑全产业链竞争力。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将农业科技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研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创新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双提升。例如,在黑土地保护领域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减少土壤风蚀的同时增加有机质含量;在种植环节引入精准农业系统,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数字化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保障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更为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奠定基础。
黑龙江正通过“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双轮驱动破解“增产不增收”难题。以水稻产业为例,科技投入推动产品线从传统大米向米制品、米糠油等深加工领域拓展;同时依托电商直播和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溢价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新入规上企业达221家,规上企业利润增长9%,印证了产业升级对经济效益的显著拉动作用。
在粮食增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黑龙江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轮作休耕制度恢复土壤地力,另一方面推广低化肥农药使用模式和清洁能源应用。例如,在农机装备中集成太阳能供电系统,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这些实践既符合全球农业绿色转型趋势,也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展望发展蓝图,黑龙江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科技深化应用——加大生物育种和智能农机研发力度;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并探索农业观光旅游等新业态;生态保护升级——构建“耕地质量+清洁能源”双支撑体系。通过三产协同与数字化赋能,加速实现从粮食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总结
黑龙江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在稳产保供、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600亿斤的产量奇迹背后,是科技驱动下生产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深加工与品牌化则打通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而黑土地保护工程更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未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加码和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这片沃土必将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范本。(数据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