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近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及居民财富的迅速积累,目前,中国已形成规模达147万亿人民币的巨大财富管理市场。下面进行理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双向发展丰富了可投资产品的种类,为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打下基础。2013-2018年,个人投资私募基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7%,成为高净值人士投资的热门选择。
过去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类别不断丰富,现已涵盖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直接股票投资、保险与年金等各类投资产品。中国的个人投资者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投资配置,目前形成了以储蓄为主,银行理财引领,信托、保险、股票、基金等产品百花齐放的配置组合。
目前中国市场上各类主要金融投资产品的底层资产约有80%为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和非标债权,股权和股票的占比不到20%。中国金融市场底层资产、产品结构和价格发现机制仍不够发达,限制了财富管理机构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
从流动性溢价的角度看,银行理财的短期限产品流动性溢价显著高于长期限产品的流动性溢价,这表明为获得产品的高流动性,银行理财客户愿意放弃大部分收益诉求。在此背景下,类货币基金理财产品或将成为银行资管未来重要转型方向之一。
在当前环境下,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有望持续,资金利率回调将持续带动货币基金收益率下行。货币基金与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息差收窄,加之银行理财投资门槛降低,部分资金可能从货币基金流向银行的“类货基”产品。
理财行业分析表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居民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4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9%,但增速较2013-2017年平均增速(16%)水平有明显下降。
从这个意义看,伴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国内私人财富整体规模的增长仍将延续,但增速将延续阶段性放缓的趋势。预计在克服经济周期波动之后,2019-2024年复合增速约在11%左右,到2024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有望达到270万亿人民币左右。以上便是理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