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精准解析是揭示其药效与毒性物质基础的关键。何首乌作为传统中药材,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存在引发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对保障用药安全和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相关研究技术不断创新,2025年在何首乌行业技术领域,基于离线二维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深入了解何首乌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选用的何首乌生品购自正规渠道,经专业鉴定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同时,采购黑龙江产黑豆用于炮制。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品严格按照特定流程制备:先将何首乌用米泔水浸泡 12 小时,再与黑豆层层铺放于蒸锅中隔水蒸制 12 小时,弃去黑豆后露天晾晒 12 小时,接着用 50℃烘箱烘至恒重,如此反复蒸晒九次,每次均留样备用,且每次蒸制前更换浸泡好的黑豆,同批次平行蒸制 3 份,确保实验样本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何首乌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研究显示,实验配备了一系列先进仪器,如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 Ultimate 3000 超高效液相仪和高分辨质谱仪 Q-Exactive-Orbitrap MS 等,为实验提供了精准的分析工具。试药方面,选用 HPLC 级乙腈、甲醇等多种试剂,以及多种高纯度对照品,如顺式二苯乙烯苷、反式二苯乙烯苷等,为后续实验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何首乌炮制品粉末经 3 号筛处理后,精密称取适量,加入 70% 甲醇配制成 50mg・mL⁻¹ 的溶液,通过涡旋混匀、超声提取(功率 250W,频率 50kHz)1 小时、13200g 离心 20 分钟,取上清液过 0.22μm 微孔滤膜后,即可用于进样分析,此过程确保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充分提取且溶液纯净。
构建亲水相互作用和反相色谱(HILIC×RPLC)的离线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第一维采用 Waters Xbridge Amide 色谱柱,流动相为 0.1% 甲酸水 - 乙腈,在柱温 30℃、流速 1mL・min⁻¹、进样量 5μL、检测波长 254nm 及特定洗脱梯度下完成分离;第二维使用 Waters CORTECS UPLC Shield RP18 反相色谱柱,同样以 0.1% 甲酸水 - 乙腈为流动相,在柱温 30℃、流速 0.3mL・min⁻¹、进样量 5μL 及优化后的洗脱梯度下进一步分离。质谱采用 Q-Exactive 质谱仪负离子扫描模式,设定喷雾电压 - 3kV 等一系列参数,采用 Full MS/ddMS2 扫描模式,确保对样品成分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
按照色谱保留时间,将何首乌炮制品样品依次分割为 0 - 3min(Fr.1)等 11 个时间段,重复进样 8 针,对各时间段样品分段制备后氮气吹干,用 70% 甲醇复溶取上清液,4℃保存用于第二维分析,实现对样品成分的精细分离。
对比水、50% 甲醇 - 水、70% 甲醇 - 水和纯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效果,发现 70% 甲醇 - 水提取的色谱峰个数最多,为 756 个,能够检测到更多化合物,兼顾极性及非极性样品提取,被选定为提取溶剂。在固定相选择上,经筛选确定 RP18 柱为第二维固定相,XBridge Amide 色谱柱为第一维固定相,并优化了两相的色谱条件。经计算,该离线二维液相色谱系统正交性达 55%,峰容量为 9373,有利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表征。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对何首乌炮制品成分进行分析,共表征得到 139 个化合物,其中 12 个与对照品比对确认。对二苯乙烯类、蒽醌类、多酚类、黄酮类等成分的代表化合物进行裂解规律解析,如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儿茶素、染料木素等,详细阐述其母离子裂解产生碎片离子的过程,为成分鉴定提供依据,同时列出基于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表征的 139 个化合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化合物名称、馏份、保留时间、分子式、母离子、偏差及二级碎片等。
本研究成功建立离线二维液相色谱与四极杆 - 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对何首乌炮制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征出139个化学成分,相比一维色谱实现了更大峰容量,检出更多微量成分。构建的 HILIC×RPLC 离线二维色谱系统虽存在手动收集馏份等操作上的不足,但为探寻何首乌药效和毒性物质基础提供了关键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何首乌的药理和毒理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何首乌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推动何首乌行业在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