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迎来关键政策窗口期。为推动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七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聚焦资源开发、材料创新、绿色转型及金融支持四大方向。方案提出通过财政工具优化、融资渠道拓宽、人才培育等综合措施,助力重点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并明确到2026年实现行业产值增速不低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目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政策强调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定向支持有色金属资源勘探与开采项目。例如,在锂、稀土等战略矿产领域,将优先保障头部企业的产能扩张需求,并配套新材料研发补贴。方案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符合行业规范的龙头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支持,预计2025年内新增绿色转型贷款规模超千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高能耗领域,方案提出将通过税收优惠和专项奖励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数据显示,2026年前计划完成30%以上电解铝产能的智能化改造,并建立覆盖铜、铅锌等主要品种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同时,政策鼓励重点企业试点"数字孪生工厂"建设,预计降低综合能耗15%-20%。
为增强行业抗周期能力,方案提出适时推出更多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品种,并优化现有铝、铜等主力合约的流动性。同时,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将扩大至半导体用高纯金属、航空航天用轻合金等领域,初期保费补贴比例不低于30%。截至2025年9月,已有12家重点企业申请相关险种,涉及金额约58亿元。
针对有色金属领域央企和地方国企,方案新增"技术创新转化率""海外矿产获取能力"等考核指标。例如,在刚果(金)等关键区域的铜钴项目投资将被纳入绩效评估体系。此外,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计划在2026年前培养1万名有色金属领域复合型人才,并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实验室超50个。
政策协同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系统性整合财政、金融及产业政策,《工作方案》构建了涵盖技术研发、资源保障、市场服务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预计到2026年,中国有色金属重点企业在高端材料国产化率、单位能耗下降幅度等核心指标上将取得显著突破,同时期货市场的完善有望增强全球定价话语权。行业整体发展将呈现"技术引领、绿色主导、内外联动"的新格局,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