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产值突破800亿元,乌兰察布市打造全国最大铁合金生产基地
中国铁合金产业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机。作为全球金属冶炼的关键基础材料,铁合金行业正通过技术革新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低碳升级。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其铁合金产业经过20年绿色改造,年产值已突破800亿元,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地级市生产基地,并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本。
乌兰察布市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动(即淘汰退出一批、技改升级一批、延链强链一批,同步推进除尘密闭化、能耗值标杆化等),推动铁合金产业从粗放生产转向绿色智造。2021-2022年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约40亿元,使单位电耗下降10%-15%,焦炭消耗减少10%左右。通过应用直流矿热炉冶炼技术,企业综合能耗显著降低,新建项目绿电占比超60%,能效标杆以上产能比例达60%。
乌兰察布市探索出一条将铁合金生产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循环产业链。企业通过冷热渣综合利用技术,年处理24.5万吨尾渣生产岩棉、矿棉等新材料;同时回收近6亿立方米电炉尾气进行发电或制造甲醇产品,实现资源100%循环利用。2024年相关循环经济产值突破1亿元,印证了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乌兰察布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计划将铁合金生产深度融入新能源体系。未来三年将重点突破无碳冶炼技术,在保留现有1132万吨/年产能规模(2024年产值800亿元)基础上,推动绿电占比提升至75%以上,并探索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铁合金产业就业人数将达2万人,产业链延伸项目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元。
乌兰察布市的实践表明,铁合金产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重构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行业正加速从传统冶炼向清洁生产、低碳制造转型。未来随着新能源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中国铁合金产业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环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