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今日A股市场迎来显著反弹,创业板指涨幅一度突破3%,电池板块成为核心引擎。固态电池概念掀起涨停潮,先导智能等企业因技术突破引发资本热捧,折射出电池产业在2025年加速迭代的深层逻辑。随着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环节的打通及产业链协同推进,新一轮动力电池革命正重塑行业格局与投资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固态电池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内设备龙头成功实现全固态电池整线工艺贯通,并向全球头部企业输出量产级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覆盖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体系电解质材料,核心环节突破包括干法/湿法制备、致密化设备及高压化检测系统。与传统锂电池相比,该技术路线显著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为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及低空飞行器领域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头部电池厂商加速布局:亿纬锂能成都基地固态电池成功下线,“龙泉二号”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贯通,金石系列电池完成工艺验证。车企方面,新款MG4车型以9.98万元价格推出半固态电池版本,标志着该技术开始向大众市场渗透。据行业数据,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预计达808GWh,其中全固态产品将于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在2030年商业化放量至150GWh以上,覆盖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及低空交通领域。
动力电池领域,全固态方案有望将续航里程提升40%以上,2030年渗透率预计突破3%,对应需求量93GWh;消费电子市场因轻量化优势率先应用,渗透率或达15%;低空飞行器(eVTOL)将成为技术验证前沿,贡献40GWh装机规模。设备端方面,固态电池产线投资强度较传统锂电高约20%-30%,而先导智能等企业已获得重复订单并推动整线方案持续降本,预计到2027年关键工艺设备国产化率将超65%。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固态电池列为新能源战略重点:欧盟“地平线计划”拨款18亿欧元支持硫化物电解质研发,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产能补贴最高达40%,中国则依托“十四五”能源规划推动全固态电池标准制定。资本市场方面,固态电解质材料、高精度涂布/叠片设备及检测系统供应商正成为投资焦点,预计未来五年相关领域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5%。
2025年的电池产业正处于技术拐点与市场爆发的临界状态。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进程加速了行业洗牌,头部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和产能布局构建竞争壁垒。随着2030年商业化目标渐近,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价值将沿着“材料体系突破-设备国产化-应用场景拓展”的路径持续释放。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具备全链条技术储备、客户资源及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在电池革命中把握结构性增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