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与技术升级的关键期。2025年上半年,以高端材料研发为核心的制造企业展现出强劲韧性,其中天工国际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在工模具钢、钛合金粉末及核聚变材料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增长范本。其业绩数据表明:尽管传统业务面临需求波动,但通过聚焦高附加值制造赛道,企业仍能实现盈利提升与市场份额扩张的双重目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天工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3.43亿元,同比下降7.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4%至2.04亿元,净利率提升至8.7%。这一业绩表现印证了高端制造领域投资的高回报特性:国内市场需求复苏显著,特别是工模具钢业务环比增长超预期——国内模具钢收入5.66亿元(同比+4.7%,环比+21%),高速钢国内营收2.28亿元(同比+14.1%,环比+33.7%)。
通过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及价格传导机制,公司有效对冲了成本压力。例如,在高氮合金、钛合金粉末等高端制造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粉末冶金工艺实现了技术替代进口,并带动毛利率提升。数据显示,国产独家高氮合金材料已成功切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壁垒市场,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在高端钛合金制造赛道,天工国际通过分拆子公司天工股份至北交所,并联合品德新材成立合资公司,加速抢占3D打印钛合金粉末市场(国产替代率不足30%)。其年产8,000-10,000吨高合金粉末产能覆盖钛合金、铜合金等关键材料,已突破航天级紧固件订单及民机应用壁垒。此外,高氮合金材料在机器人丝杠、海洋船舶领域的推广,进一步打开千亿级市场空间。
投资逻辑聚焦三点:
1. 技术壁垒:粉末冶金工艺解决高端制造材料成型难题(如核聚变用低活化钢需满足极端环境要求);
2. 国产替代窗口期:3D打印钛合金、高氮合金等细分领域进口依赖度超70%,政策支持叠加需求放量将加速渗透;
3. 协同效应释放:天工股份分拆上市后,资本助力研发与产能扩张的双重红利可期。
公司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在核能领域实现两大关键材料突破:
随着全球核聚变能源研发加速(如ITER计划推进),相关材料市场将随产业规模增长而爆发。天工国际通过攻克材料成型与纯度控制技术难关,提前卡位这一万亿级制造赛道,其研发投入占比达营收的3.5%以上(2025年上半年研发项目144项、新品开发583项),彰显对长期价值的战略定力。
高端制造突围路径与行业启示
天工国际上半年业绩印证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逻辑:通过技术攻坚打破进口依赖,以细分领域国产替代驱动增长,并依托资本市场力量放大协同效应。其在高氮合金、钛合金粉末及核聚变材料的布局,不仅契合中国“十四五”高端装备自主化战略,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短期业绩支撑与长期成长空间的标的范例。随着国内制造业需求回暖与技术迭代加速,公司有望凭借多赛道突破,在2025年乃至未来数年持续引领高端制造市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