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凭借其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正成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在该领域已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其中江苏省无锡市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协同创新,在核心部件研发、检测标准化及场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的最新布局动态与投资方向,结合区域实践案例解析其对制造业升级的战略价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人工智能、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产物,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重塑传统工业形态。在无锡市发布的《2025-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7年,当地将实现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培育产业集群企业200家,并打造不少于300个典型应用场景。当前,长三角地区已在伺服系统、关节模组、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例如,某环保装备企业下属检测机构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人形机器人联合检测创新中心”,通过标准化检测技术赋能灵巧手及零部件制造工艺优化,显著提升了国产化率与产品可靠性。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如灵巧手,其研制难点集中在“灵巧性”与“操作力”的平衡上。当前行业面临三大技术瓶颈:检测设备存在“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的问题,直接影响产品性能提升与规模化生产。无锡某企业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发新一代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了对灵巧手运动形态、关节模组参数的精准量化分析,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此类创新不仅解决了制造环节的质量控制难题,还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环保监测、汽车零部件装配及航空航天大构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以无锡为例,其检测设备企业正通过“标准-检测-装备-平台-场景”一体化策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据行业分析,在污染治理与工程救援等领域,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已实现初步商业化;而在汽车装配线智能化改造中,全向移动复合机器人的渗透率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提升40%以上。政策层面,《实施方案》提出的“场景牵引”战略进一步释放了市场需求,推动资本加速流向技术研发、产线升级及生态构建环节。
地方政府通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搭建产业链协作平台等方式,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提供了发展沃土。无锡市在2025年4月发布的规划中强调:将依托本地制造业基础与上市公司技术储备,构建“研发-生产-应用”闭环生态。目前,该地区已形成以核心部件国产化、检测设备自主可控为核心的竞争力,并通过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未来三年内,随着长三角区域协同机制的完善,相关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有望超过8%,推动产业规模与技术影响力同步提升。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路径已从技术研发转向规模化应用阶段。以无锡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通过强化核心部件制造能力、构建标准化检测体系及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投资增长。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预计到2027年,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