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深圳正加速布局全球量子计算领域,在制造业创新赛道上迈出关键一步。随着光量子计算机专用工厂建设推进,中国在高端科技制造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预计至2025年底将形成年产能数十台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为生物医药、金融建模等场景提供算力支撑。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抢占了重要技术制高点,也为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市场分析机构数据,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亿美元,其中专用型光量子计算机因高效解决复杂问题的特性备受关注。深圳新建工厂聚焦模块研制、整机生产及质量测试三大环节,通过标准化产线设计实现从实验室原型到商用产品的跨越。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制造模式,将推动我国在高端计算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并为下游行业提供可扩展的量子解决方案。
光量子计算利用光子叠加态与纠缠特性,在特定领域算力表现远超传统计算机。深圳项目通过优化光源稳定性、探测精度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大规模光量子系统集成难题。制造过程中采用自动化装配线和高精度检测设备,确保每台产品性能一致性达到商用标准。这种技术-制造协同创新路径,使我国在光量子赛道上与国际头部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该工厂涵盖从核心元器件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条:前端通过精密光学元件制造保障基础硬件质量;中端引入工业4.0理念建设智能生产线,实现产能动态调节;后端配备量子特性检测实验室,确保出厂设备符合严苛技术指标。预计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产线部署,届时将形成年产数十台套的稳定供应能力,为国内重点行业提供定制化算力服务。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制造成本,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则采用“研发-生产-应用”闭环模式,将客户反馈实时转化为技术改进方案。这种政企联动机制有效缩短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量产的周期,预计未来三年内光量子计算设备成本可下降40%以上,进一步打开商业化应用场景。
而言,深圳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技术研发-规模制造-市场应用”的全链条贯通。通过持续提升高端制造能力与产业链协同效率,中国正从全球量子计算产业的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随着2025年10月设备部署完成,这一项目不仅将重塑国内算力供给格局,更可能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