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8公里隧洞建设与12.6亿立方米输水能力提升背后的政策环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水利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2025年的水利产业正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核心领域。通过技术创新、跨境合作与本土化实践,莱索托高地水利二期工程以38公里超长隧洞建设为载体,不仅将实现年输水能力从7.8亿立方米提升至12.6亿立方米的目标,更成为区域经济振兴的标杆项目。这一工程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优化中展现出的独特模式,正重塑南部非洲水利合作的新范式。
莱索托高地水利二期工程的核心是波利哈利输水隧洞项目。该项目采用全长425米、重1500吨的定制化盾构机,针对当地硬岩地质设计直径达5.35米的合金滚刀刀盘,实现每日20米的掘进速度,效率较传统爆破提升3-5倍。在海拔上升近1500米且多发卡弯、陡坡的山区运输环境下,工程团队通过精细化路线规划与设备拆解重组技术,成功将盾构机组件运抵施工现场。这一实践为高寒山区水利基建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推动区域重型装备产业链升级。
作为莱索托与南非间最大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高地水利工程通过38公里隧洞将莱索托山区丰沛水源引入南非缺水地区。根据两国协议,工程完成后输水能力提升至12.6亿立方米/年,预计为南非豪登省等5个省份缓解用水压力,同时莱索托可获得稳定经济收益。此外,水利项目衍生的水电开发潜力显著:莫霍特隆山区村落未来有望通过新建大坝实现电力自给,终结依赖煤油灯的历史。这种“以水促电、以电兴产”的政策协同效应,为欠发达地区破解资源困局提供了新路径。
工程实施中注重本地人才储备,通过技能培训计划已培养3500名技术工人,当前项目99%岗位由莱索托当地人担任。例如,管片预制厂实现从零基础到全工序自主运营的跨越,消防员、混凝土工等技能认证体系同步建立。同时,中国企业联合当地社区开展道路修建、医疗义诊及教育捐赠,形成“基建-就业-民生”良性循环。这种“授人以渔”的产业布局模式,使水利项目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莱索托高地水利工程的实践表明,2025年全球水利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协同与本土化赋能实现多维突破。在跨境水资源调配、山区基建攻坚及社区协同发展等领域,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南部非洲水资源再平衡需求,更验证了“水利驱动经济转型”的可行性路径。随着工程全面竣工,预计莱索托将加速融入区域产业链,为全球同类项目提供兼具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