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民生改善驱动住房服务升级
2025年上半年,我国住房领域持续深化惠民政策创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覆盖超1.8万个社区,其中电梯更新成为居民最迫切的设施提升需求之一。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率先出台《上海市住房公积金支持老旧电梯更新有关政策的通知》,通过优化公积金提取规则降低居民换梯经济压力,为住房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案例。
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公积金新政明确,老旧小区电梯更新项目在业主表决通过并签订施工合同后5年内,居民可提取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名下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该政策覆盖因使用年限超25年的"超龄"电梯(如某小区6台电梯已服役25年),允许按每平方米50元标准先行提取,并在竣工后根据实际分摊费用进行补充提取。数据显示,首批试点项目中已有3部旧梯启动更新,涉及居民20余户。
政策实施首月内,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即在黄浦区半淞园街道设立临时受理点。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某小区电梯年故障率高达20%,维保成本占社区公共支出15%以上。管理部工作人员提前完成材料预审,并实现"家门口办理"服务。数据显示,在手续完备情况下,公积金提取可在3个工作日内到账至个人账户,显著提升了住房服务响应效率。
该政策通过公积金杠杆作用有效化解居民自筹资金压力。以某小区6台电梯更新项目为例,若按每平方米50元标准计算,单户最高可提取金额达数千元,叠加政府补贴后个人负担降低30%以上。市场分析显示,此类政策将带动2025年上海老旧电梯改造市场规模突破12亿元,同时刺激住房安全评估、智能维护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全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预计至2030年我国需更新的"超龄"住宅电梯将超过50万台。上海此次政策尝试不仅解决了民生痛点,更探索出住房公积金支持居住品质提升的新路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参照该模式制定地方细则。未来需重点关注资金监管机制完善、提取额度动态调整以及与老旧小区整体改造的协同推进。
住房服务创新构建城市治理新范式
2025年上海老旧电梯更新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从"居住权"向"宜居性"升级的重要转折。通过公积金制度与民生工程的深度融合,不仅缓解了居民经济压力,更推动形成了政府、社区、企业多方协作的住房服务新模式。随着此类创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有超千万户家庭受益于住房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