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药其它 资讯详情
2025年反式脂肪酸市场分析:高校大学生超重/肥胖与反式脂肪酸摄入的关联研究
 反式脂肪酸 2025-07-22 14:59:2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反式脂肪酸(TFA)的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超重和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普遍,尤其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性,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2025-2030年中国反式脂肪酸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个体的形象和心理健康,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健康。反式脂肪酸(TFA)是一类含有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及部分植物油的加工过程。研究表明,TFA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探讨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对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超重/肥胖相关性的研究较为罕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重/肥胖高校大学生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及其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反式脂肪酸市场分析提到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100名超重/肥胖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高校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包括:符合相关指南中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24kg/m²≤BMI<28kg/m²为超重,BMI≥28kg/m²为肥胖),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无慢性疾病史,无躯体性疾病,无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非运动员且非体育类相关专业。排除标准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存在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症状,患有严重并发症等。所有参与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得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二)数据收集

  1.基线资料

  收集参与者的性别、年龄、BMI、父母教育水平、每周户外活动频率、每次户外活动时间、睡眠质量、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族超重/肥胖史等人口学资料。

  2.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

  基于饮食频率调查问卷对每位参与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基础性搜集,随后参照美国农业部饮食结构数据对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进行量化,并进行统计。

  3.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行t检验。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关系。检验水准取α=0.05。

  三、研究结果

  (一)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父母教育水平、睡眠质量、是否抽烟、家族超重/肥胖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BMI、每周户外活动频率、每次户外活动时间、是否饮酒、家族超重/肥胖史等方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二)两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比较

  研究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为(6.19±2.28)g/d,高于对照组的(4.23±1.94)g/d(P<0.05)。

  (三)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否为0,是为1),以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指标(包括性别、每周户外活动频率、每次户外活动时间、是否饮酒、家族超重/肥胖史、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等)为自变量,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是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数据见表2。

  (四)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关系

  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高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0.716。

  四、讨论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问题愈发严重,尤其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发现,超重/肥胖群体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普遍较高,这可能与大学生们的生活模式、饮食习惯以及市场上富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普遍性有关。反式脂肪酸涵盖人工合成与天然存在的两种形态,其中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体内,或是经过加工处理的食品中。已有研究指出,烘烤和油炸食品中常见的反式脂肪酸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还是引发女性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在饮食上可能更偏爱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这些食品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日常饮食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过量的反式脂肪酸摄入则可能促使体内脂肪积累,增加体重,进而诱发超重或肥胖。此外,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干扰血糖调节,从而对体质量产生影响。

  本研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是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然而,本研究样本范围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状况。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对更多高校大学生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状况进行调查,以获得更具代表性的结果。

  五、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超重/肥胖高校大学生的每日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是高校大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这一发现提示,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对于预防高校大学生超重/肥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深入探讨反式脂肪酸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因果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反式脂肪酸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