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监测数据显示,5月12日至18日期间,我国货运物流体系延续恢复态势,铁路运输、公路通行、港口作业及邮政快递等关键领域呈现结构性增长。在物流保通保畅机制持续优化下,各运输方式通过协同联动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交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国家铁路完成货物运输7681万吨,环比小幅下降0.2%。这一数据表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铁路部门通过动态调整运力配置,既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效率,也避免了资源过度消耗。其稳定运行特征凸显了铁路作为大宗商品运输主力的可靠地位。
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达5590.2万辆次,较前一周增长8.02%。这一增幅反映出生产生活物资流通需求持续回暖,尤其在电商促销季与基建加速推进的叠加效应下,干线物流网络展现出较强适应性。
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39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33.4万标箱,分别环比增长0.5%和2.14%。数据表明沿海枢纽港在保障外贸进出口与内贸中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集装箱业务的增长印证了制造业复苏带来的运输需求。
民航系统保障货运航班4798班次,其中国际航班3196班,国内航班1602班。尽管总班次环比下降2.07%,但国际航线仍保持超六成的运力投入规模,显示航空物流在服务跨境电商和高附加值产品运输中的不可替代性。
邮政快递揽收量与投递量分别达到40.67亿件和39.62亿件,环比增幅分别为5.06%和4.46%。城乡配送网络的高效运转不仅支撑了消费市场活跃度,也体现了物流企业通过智能化分拣、末端共享等创新手段提升服务效能。
综合来看,我国货运物流系统在多重压力下展现出较强韧性,各运输方式既保持合理运力储备又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铁路与公路形成互补,港口枢纽强化区域辐射,航空与邮政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共同构建起多层次的流通体系。这种结构性优化不仅保障了当前经济运行秩序,更为后续发展积蓄动能,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