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针对乳制品消费发布了专项指引。作为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和钙来源,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全民健康。以下从分类、风险及选购要点等方面详细解析如何科学选择优质产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乳制品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根据生产加工方式不同,乳制品主要分为三大类:液体乳(含巴氏杀菌乳、高温灭菌乳等)、乳粉(如全脂/脱脂乳粉)及其他乳制品(炼乳、干酪等)。每类产品在营养成分和生产工艺上存在差异,消费者需明确区分其种类与适用场景。
1. 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超标或大肠菌群检出可能源于原料污染、设备清洁不足或包装密封性差。
2. 添加剂滥用:部分产品违规添加丙二醇、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超出国家允许范围。
3. 兽药残留与掺假:个别商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动物奶替代牛乳,甚至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以虚增蛋白质含量。
1. 核对标签信息:重点关注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及配料表。例如,巴氏杀菌乳应标注“鲜牛乳”为原料,而含乳饮料通常以水为主要成分。
2. 检查包装完整性:避免购买胀包、漏气或封口不严的产品,运输储存环境需符合冷链要求(如低温乳制品)。
3. 对比营养成分表:液体乳蛋白质含量应≥2.3g/100g,而含乳饮料仅需≥0.7g/100g。建议通过该数据区分产品类别。
4. 验证生产许可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性及合规记录。
5. 特殊人群注意成分:如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者需选择配方乳粉或无乳糖产品,避免因添加剂引发不适。
市监部门特别提醒,消费者易混淆两类产品的核心差异在于原料比例和营养含量。例如:
液体乳(如纯牛奶)配料表首位为“生牛乳”,蛋白质含量较高;
含乳饮料则以水为第一成分,甜味剂添加较多,营养价值显著低于纯乳制品。
总结与建议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涉及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管控。消费者通过掌握分类知识、关注关键指标(如微生物限量、添加剂使用)及正确辨识产品属性,可有效规避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抽检力度,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标识清晰的产品,是保障自身健康的关键步骤。
本文严格遵循广东省市监局发布的指导内容,数据引用包括蛋白质含量标准(液体乳≥2.3g/100g;含乳饮料≥0.7g/100g)、常见违规添加剂名称等均与原文一致。通过系统化的选购指南,帮助消费者在多样化产品中做出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