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青岛市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家政服务体系,通过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社会保障支持等举措,推动家政行业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数据显示,该市已构建起覆盖母婴护理、居家养老等200余项服务的数字化生态链,累计完成订单超30万单,从业人员规模突破6.2万人,成为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标杆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青岛市家庭服务云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精准服务对接。居民只需在线提交需求,即可在数小时内获得企业推荐的优质服务方案。目前该平台已吸纳近2000家专业机构入驻,日均处理订单量达千余单。以某二胎家庭为例,注册后仅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从需求发布到月嫂匹配的全流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中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的痛点。
2022年启动的三年技能提升行动为行业注入新动能。通过开展685个班次的职业培训课程,累计培养1.5万名具备专业资质的服务人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率显著提高,其中3000余人获得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这种系统化培养机制,使月嫂等高端服务岗位的专业性得到保障。
青岛市创新实施"政企共担"社会保障模式,2023年累计发放1824.93万元专项补贴,为家政从业者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经济支持。同时鼓励企业投保商业保险,目前全市已有超八成服务机构为员工配置了人身意外险和第三方责任险。这种多维度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行业吸引力,推动月嫂等岗位薪酬水平同比提升50%以上。
商务部等九部门4月发布的家政服务扩容升级通知与青岛实践形成共振效应。在数字化平台持续优化和技能认证体系完善基础上,该市8000元以上的高端家政订单占比突破30%,部分优秀从业者收入较入行初期翻倍增长。行业统计显示,政策叠加效应使全市家政消费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总结展望
青岛市通过构建"数字基建+人才培育+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破解"找不到""用不起""不放心"等传统痛点的同时,培育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现代家政服务生态。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消费市场加速扩容,预计到2025年该市将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标准化家政服务体系,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