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城市发展格局。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无锡正以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到城市治理现代化,从民生服务优化到产业生态构建,无锡的实践为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的融合过程中,无锡重点布局了三大应用领域,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在产业领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推进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验证、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从"效率工具"到"生产逻辑重构"的转变。在城市治理领域,通过部署城市级政务大模型,打造智能问政、智能审批、智能管理、智能推送等原生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事"向"会思考"升级。在民生服务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毛细血管级"的服务创新,提升市民幸福感。
面对通用大模型的"参数竞赛",无锡选择将大模型"压"进垂直场景,以"链主企业+垂直大模型"为核心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率先应用。通过行业模型培育计划,将50个重点项目列入培育清单,其中11家本土制造业重点企业联合开发细分行业模型,3家工业互联网及软件企业开发面向制造业的行业垂直模型。目前,已备案的工业大模型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实现应用,预计未来将辐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400家。根据规划,到2027年,无锡将形成5个行业大模型、300个场景模型,新增50家工业智能服务商,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
无锡在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过程中,注重通过集成应用和应用推广,实现人工智能"用得起、用得好"的普惠目标。在制造业领域,计划打造一批典型应用案例,推广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行业知识、工艺流程等资源,建立智能应用开发环境,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在全市域范围内,建立人工智能应用推广机制,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发挥供需撮合、产业对接等公共服务功能,分行业分级别建立"场景需求—供需平台—应用推广"全链条机制,在教育、医疗、文旅、社会治理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一批行业赋能中心,提升应用普惠水平。
通过"重点领域深度融合、优势产业率先突围、普惠应用赋能全域"的三重逻辑,无锡正将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治理现代化与民生幸福感。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的实践中,无锡不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深化,无锡有望在"人工智能+"标杆城市建设中取得更大突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