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汽车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安全和传输规范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近日,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显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等15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已完成审查并进入公示阶段,预计将于近日出台。这些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智能驾驶行业的数据安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年4月2日,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显示,《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等15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已完成审查并进入公示阶段。这些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在数据安全和传输规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技术规范》规定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保护、数据加密密钥管理和密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统一和细化了智能汽车记录、编制、储存、使用地图数据的标准。这些规范的实施,将有效化解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地理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的安全应用,促进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智能驾驶行业前景分析提到此次参与编制的单位由中国测绘科学院牵头,包括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图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起草。这些单位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背景,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除《技术规范》外,自然资源部还对《地理人工智能样本数据库建设规范》《室内导航电子地图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化文本的报批稿进行了公示,这意味着以上15个行业标准都将陆续出台。
根据公示的《技术规范》,文件确定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地图专有平台”等名词术语,明确了车侧、路侧、车载终端等传输场景,并规范了地图数据传输安全涉及的基本要求、安全保护方法、证实方法等。这些规定自2022年4月成立起草小组,确立由华为担任主写单位并逐步形成迭代的共识版草案以及立项建议书。2023年8月,自然资源部确定将《技术规范》研制列入标准计划;同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12月对外发布并启动征求意见。2025年4月,相关标准开始启动公示,预计将在公示结束后正式实施。
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挑战。一方面,国内各大车厂纷纷推出智能驾驶系统下沉方案,智能驾驶从“选配”变为“标配”。部分高端车厂与车型开始明确迈过高阶自动驾驶的门槛。这意味着当前阶段智能驾驶行业规范与企业商业化之间需要重新平衡,行业亟待更多规范出台,以纠正行业乱象。另一方面,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安全应用面临威胁和挑战。随着智能汽车技术及产业的迅猛发展,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在自动驾驶导航定位、辅助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以及智能网联等研发与社会化应用过程中,其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理信息安全风险。
进入2025年后,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一系列智能驾驶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化规定将陆续出台,帮助智能驾驶行业安全和有序发展。例如,《交通信息采集路侧毫米波雷达交通状态检测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部编制会已经于今年3月底顺利举行,预计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将快速推进并发布。此外,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起草的《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第4部分:激光雷达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也已经于近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六、总结
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等15项行业标准的逐步落地,智能驾驶行业的数据安全和传输规范得到了明确的指导。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化解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地理信息安全风险,还为智能驾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更多智能驾驶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智能驾驶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和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智能汽车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