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随着车企密集推出搭载高阶智驾功能的新车型,智能驾驶技术正从高端市场向主流价格区间快速渗透。政府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需求释放,推动自主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争夺高端市场份额,行业迎来关键发展期。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高阶智驾渗透率已达11.7%,L2+及以上功能在新能源车中的搭载率超50%。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智能汽车列为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展方向,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当前,高阶智驾正快速下沉至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并预计未来两年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10月,自主品牌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车型中超过半数已搭载L2+级功能,标志着智能驾驶从“选配”转向“标配”。
近期车企加速推出高阶智驾新品:
华为系问界M8/M9 2025款预售36小时订单分别突破3.6万和1.8万台,凸显市场对高性价比高阶智驾车型的强烈需求;
零跑B10搭载高通8650芯片及Leapmotor OS4.0系统,预售价下探至主流区间,以技术平权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通过自研或合作模式持续升级智驾算法,推动传感器和算力配置向中端车型下沉。
在智能化转型浪潮下,产业链各环节均迎来增长空间:
整车领域:自主品牌凭借本土化研发优势,在高阶智驾功能的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上占据先机;
零部件赛道: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智能座舱芯片(如高通8650/8295平台)、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细分领域需求激增,相关企业有望深度受益;
技术生态: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算法优化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总结:行业拐点已至 技术红利持续释放
高阶智驾的加速普及不仅重塑了汽车产业格局,更推动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中抢占技术制高点。随着政策支持、产品迭代和成本下降形成正向循环,2025年前后或迎来规模化落地高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均有望在这一进程中实现价值提升。